公共基础知识:商品与货币

2023-04-24 来源:

“商品爱货币,但其‘爱情’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这样形容商品与货币的关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换位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商品爱货币,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

  一、商品

  (一)商品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二重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两者间关系体现为:①同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其中,具体劳动是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关系体现为: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

  1.商品价值量即单位商品价值。相关计算为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二)概念: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3.支付手段: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

  4.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5.世界货币:指货币跃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在我们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商品与货币常作为经济考点对考生进行考查,考生必须理解和牢记。一起做两道题巩固加深记忆吧。

  例题

  1. (单选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区向灾区捐献的帐篷、衣物等物资( )

  A. 不是商品,因为他们不是劳动产品

  B. 是商品,因为他们具有使用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他们没有用于交换

  D. 是商品,因为他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答案】C【解析】根据商品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向灾区捐献的物资并没有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交换,不满足商品定义。因此不是商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下列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

  A. 偿还贷款的现金

  B. 发放工资的现金

  C. 购物消费的现金

  D. 预交租金的现金

  【答案】C【解析】流通手段指的是交换行为在同一时空内进行的职能,本题中,“购物消费的现金”符合这一定义。支付手段指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偿还贷款的现金”、“发放工资的现金”、“预交租金的现金”三者所体现的都是支付手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商品爱货币,但其‘爱情’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这样形容商品与货币的关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换位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商品爱货币,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

  一、商品

  (一)商品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二重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两者间关系体现为:①同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其中,具体劳动是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关系体现为: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

  1.商品价值量即单位商品价值。相关计算为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二)概念: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3.支付手段: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

  4.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5.世界货币:指货币跃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在我们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商品与货币常作为经济考点对考生进行考查,考生必须理解和牢记。一起做两道题巩固加深记忆吧。

  例题

  1. (单选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区向灾区捐献的帐篷、衣物等物资( )

  A. 不是商品,因为他们不是劳动产品

  B. 是商品,因为他们具有使用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他们没有用于交换

  D. 是商品,因为他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答案】C【解析】根据商品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向灾区捐献的物资并没有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交换,不满足商品定义。因此不是商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下列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

  A. 偿还贷款的现金

  B. 发放工资的现金

  C. 购物消费的现金

  D. 预交租金的现金

  【答案】C【解析】流通手段指的是交换行为在同一时空内进行的职能,本题中,“购物消费的现金”符合这一定义。支付手段指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偿还贷款的现金”、“发放工资的现金”、“预交租金的现金”三者所体现的都是支付手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