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解析
1【解析】D。每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为1,2,3,4,选项中只有D是5笔。
2.【解析】A。前两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按此规律,第三个图和第四个图去同存异得到图形A。
3.【解析】A。计算交点个数。前面四个图形的交点个数分别是11,15,13,7,那么第5个图形的交点数应该是9个,选A。
4.【解析】C。所有图形都是一笔画图形。
5.【解析】D。图形围成的部分数分别是0,1,2,3,4,5,6,7,最后一个应该是8,选D。
工程问题一直是公考的必考题型,解题方法有赋值法和方程法,但是,什么题目用方程法,什么题目用赋值法,哪些题目必须同时用方程法和赋值法,众考生经常混淆。如何快速地确定题型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题,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例1】要折叠一批纸飞机,若甲单独折叠要半个小时完成,乙单独折叠需要45分钟完成。若两人一起折,需要多少分钟完成?( )
A.10 B.15
C.16D.18
【解析】本题求工作时间,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甲乙的工作效率和,但是这两个值都没有给出,因此可以对工作总量赋值,从而可以确定甲、乙的工作效率,进而求出两人一起折需要多长时间。在赋值时,遵循简化计算的原则,赋工作总量为各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因此本题的解题过程为:设工作总量(即纸飞机总数)为 90,则甲、乙的效率分别为3、2,可知甲乙的效率和为5,则两人一起折,需要时间为,选择D选项。
【例2】同时打开游泳池的A、B两个进水管,加满水需1小时30分钟,且A管比B管多进水180立方米。若单独打开A管,加满水需2小时40分钟。则B管每分钟进水多少立方米?( )
A.6B.7
C.8D.9
【解析】本题虽然也有工作时间,但是还有具体数值(A管比B管多进水180立方米)的限制,因此用方程法解题更易理解、解题更快速。设A、B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分别为x、y立方米,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解得x=9、y=7,选择B选项。
【例3】三个快递员进行一堆快件的分拣工作,乙和丙的效率都是甲的1.5倍。如果乙和丙一起分拣所有的快件,将能比甲和丙一起分拣提前36分钟完成。问如果甲乙丙三人一起工作,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完成所有快件的分拣工作?( )
A.1小时45分 B.2小时
C.2小时15分 D.2小时30分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的效率比为1:1.5:1.5,题目中给出了效率比,就可以对效率进行赋值,赋最小的整数,因此赋甲、乙、丙的效率分别为2、3、3。题目求工作时间,除工作效率外还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可以设快件总量为x,则可以得到方程,解得x=1080,则三人一起工作,所需时间为,即为2小时15分钟,选择C选项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得分模块,由于资料分析模块在试卷的最后一部分,导致很多学员要么做不到,或者由于做到最后,时间不够心态慌张,错误率奇高。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些经典的错误,当大家了解这种命题模式以后,在考试之中很自然的会回避错误了。让我们来看几道题目:
【例1】截止2011年4月21日22时,沪深两市已有534家上市公司公布第一季度财报。这534家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572.78亿元。同比增长30.74%。实现净利润336.7亿元,同比增长30.52%。不过,一季度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则有所下降,其中营业总收入环比下降12%,净利润环比下降25%。这534家公司2011年一季度存货6167.68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0%。
126.已公布一季度的534家公司,平均每家在2010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多少亿元?
A. 9.73 B. 8.56 C. 7.54 D. 0.63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沪深两市已有534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财报。这534家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572.78亿元,同比增长30.74%,其中营业总收入环比下降12%,”可得平均每家在2010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直除首位商9。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点拨】很多考生算不出来答案,那是因为这些考生没有看清楚条件与问题的要求。题目要求的时间是环比概念,二很多人还以为是同比的意思,用了30.74%这个数据参与计算,最终导致了错误。
【例2】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为33.37亿元,同比增长57.3%。
截止2010年底,该省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885.8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61.7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1007.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77.58万户。
119.该省有线电视用户平均每月的有线网络费用约为多少元?
A. 20 B. 36 C. 180 D. 240
【答案】A
【解析】每月平均费用为元,而这个式子略小于,观察选项,只有A接近这一数值,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易错分析】在这道题目中很多的考生误以为答案是D,那是因为很多考生不注意看清楚问题的问法,算出一整年的费用以后,忘记求每月的量了。
【例3】2010年,我过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126.2009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约多少亿元:
A.5960亿元 B.5880亿元 C.5800亿元 D.5780亿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段可知,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因此2009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1+21.7%)≈5800亿元,C项正确。
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题三抓法
公务员考试中对于定义判断题型相信考生们并不陌生,其在各类型的公务员考试中均长期出现,同时题目的数量以及考查内容基本未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了这类题型并未加强难度。但是考生们的正确率却未必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所以,要提高正确率,有选择的,有重点的读题成了重点问题。下面结合具体例题,为考生详细预测并解析今年考试中定义判断中的一些关键词,以高效解答定义判断题。
一、抓主体
【例题1】行政指令: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不属于行政指令的是( )。
A.体育局局长签发嘉奖令,表彰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B.消费者协会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发布《太阳能热水器选购指南》
C.市教育局紧急电话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儿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D.市消防大队对未经消防设计备案擅自施工的违法工程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
【解析】答案B。注意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行政指令”的。行政指令的定义主体是行政主体。分析各选项,B选项中消费者协会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不属于行政主体,因此不符合定义。A,C,D三项都符合定义,属于行政指令。
二、抓目的
【例题2】预备犯罪是指为了实行犯罪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①准备工具。任何工具只要同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就成为犯罪工具。
②制造条件。如谋划行动方案、勾结共同犯罪人等等。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描述未构成预备犯罪的是( )
A.刘军因为私人问题与老板积怨。一天,他遇老板外出,正巧天降暴雨,毁坏交通。刘军准备制造车祸假象,想致老板意外死亡。
B.丁某欠王老板20余万元,王老板多次索要,丁某总是躲避或拒绝。一天,有人告诉丁某,王老板正在训练“打手”,准备对付丁某。后来,丁某查证,所谓的“打手”,是王老板新招的保安。
C.梁某觊觎邻居家新买的摩托车,意欲据为己有,并悄悄准备好了一把万能钥匙,想趁邻居不在家时入室偷窃。
D.张胜扬言要杀吴天,并买了一把三棱刮刀,准备伺机行动。
【解析】答案B。首先要求看对题干的问题,是选择“未构成预备犯罪”,大部分考生容易重点研究后面给出的连个条件再逐一去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其实定义本身包含一个目的状语“为了实行犯罪”,为关键字,选项A、C、D涉及到的都是犯罪行为,选项B中提到的行为根本就不是犯罪行为,不符合定义本身,所以正确选项为B。
三、抓方式
【例题3】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以下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项是( )。
A.司马光见到小朋友落入水缸,当“救人离水”行不通时,果断地砸破水缸,“让水离人”救了小朋友的命
B.病人因胸痛来门诊检查,医生根据经验考虑可能是气胸、肺炎、心绞痛等,经各项检查,确诊为肺炎
C.根据草莓比香蕉贵,香蕉比苹果贵,苹果比桔子贵得出草莓比桔子贵
D.画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事先要在脑海中将自己想要呈现的主题、构图和色彩进行安排,呈现出一幅草图
【解析】答案A。解析:首先分析发散性思维的方式是“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A项司马光从“救人离水”和“让水离人”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答案,并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属于发散性思维。B项只有一种答案,C项没有体现不同的方向,D项是将各个方向的元素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B、C、D三项都不属于发散性思维。
公务员考试方程问题解题技巧
方程法是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的灵魂所在,每一位考生对于方程法都要非常的熟练,统观近几年的考题,每一年的考题里面都有方程法的影子,碰到方程法的题目,公务员考试信息网提醒考生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列出方程以后要快速的解方程,千万不要列出方程以后就感觉万事大吉,随着考生的人数增多,现阶段的方程计算难度也在逐年的加大。
方程法步骤:1、假设未知数(注意设法,可以求谁设谁、也可以设中间变量、还可以整体假设);
2、通过读题寻找题干中的等量或者是非等量关系,列方程;
3、快速解方程。
【2014年国考-66】某单位原有45名职工,从下级单位调入5名党员职工后,该单位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如果该单位又有2名职工入党,那么该单位现在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多少?
A.50% B.40%
C.70% D.60%
【分析】从问题中可知需要求解的是现在再增加2人以后,此时党员在总人数当中的比重是多少,但是题目中没有告知原有的45人当中有几人,所以在设未知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设这个比重是多少?而应该假设原有的45人当中有几人是党员。
【解析】设该单位原有党员x名,结合题干可以得到:x/45+6%=(x+5)/50,解得x=18人,
那么现在单位里面共有党员人数为18+5+2=25人,即现在党员占总人数的比重为25÷50=50%,答案选择A。
【例题】某产品售价为67.1元,在采用最新技术生产节约10%成本之后,售价不变,利润可比原来翻一番,问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多少元?
A.51.2 B.54.9
C.61 D.62.5
【解析】现在的方程法考题喜欢与经济利润联系在一起,原因是在经济利润问题中会出现大量的百分数,在方程问题里面出现百分数,会无形中增加方程化解的难度,所以也是出题人热衷的考查方式,本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程法与经济利润结合的例子。题干中询问的是最初的成本是多少,那么直接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利润问题。根据题意,假设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x,则有67.1-(1-10%)x=2×(67.1-x),解得x=61。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加快法
一、关注关键词句
公务员考试在解答片段阅读题目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材料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的提示来找到文段的重点所在,这种方法称为关键信息识别法。片段阅读部分的关键信息主要包括数字信息、时间信息、修辞手法、高频词语、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包括中心句在文段开头和结尾)、标点符号、重要概念。公务员考试信息网提示考生在文段中遇到这些信息,要格外关注,看其是否提示了文段的重点所在或者是否对概括文段、理解文意有着重要作用。例如:
2001年,占世界人口4.68%的美国人消耗了世界卫生资源的46.7%,人均卫生费用支出4873美元;占世界人口0.5%的加拿大也消耗了2.22%的世界卫生资源。美、加两国的卫生资源可谓充足,但是调查显示,当时还有13%的美国人、11%的加拿大人没有享受到必需的卫生服务。在美国,53%的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费用过高导致的,在加拿大,32%的未满足者认为,等候时间过长是主要原因。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有可能想说明的观点是( )。
A.不能笼统的将未满足需求作为卫生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根据
B.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卫生资源
C.美、加两国的卫生水平高,卫生资源总量充足
D.世界各国占有与消耗的卫生资源是极不均衡的
【解析】文段先用具体数字说明了2001年美、加两国人数与消耗世界卫生资源的状况,说明两国的卫生资源充足;接着以数字具体说明卫生资源充足的美、加两国仍有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到必需的卫生服务;最后解释这部分人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原因--“费用过高”或“等待时间过长”。由此可知,“未满足需求”不能直接作为“卫生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根据,A合文意。
二、结构分析法
作为一段话来说,都是句与句的结合,肯定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看到一段文字之后首先应该做的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段话的结构,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从而迅速对语段本身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例如:
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
A.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C.科学和文学互相激励作用。 D.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解析】题干的前两句强调了科普文章与作家文笔的关系。第三句强调科学对文学的促进作用,第四句进一步强调文学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题材的喜爱。题干并没有提到文学对科学的作用,所以应该排除B,综合考虑,应该选D。
三、排除干扰法
一般来说,文段中的中心观点是较为容易得知的,但是想要迅速作出答案则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公务员考试总是希望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所以他们会故意设置一些迷惑来误导我们。因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大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抓住题干要害选择正确答案。在做题时,一切看似正确实则错误或与题干不相关的选项都应该被排除。例如:
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的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及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动植物遗体很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
B.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
C.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
D.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
【解析】题干中说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最易被保存,但这并不代表生长在其他地方的动植物的遗体绝对不能被保存,故B错。C为无关选项。快速掩埋只是动植物遗体被保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项混淆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故D错。因为淤泥不断淤积的水域有利于快速掩埋,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动植物遗体容易被保存,这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正确观点,故选A。
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之寓意理解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部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模块,题目类型较多,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一种特殊的题型--寓意理解型题目。这类题目的材料经常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寓言或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中主人公可能为人,也可能为动物及其他生物,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在轻松的语言背后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要想解答寓意理解型题目,可主要采用尾句分析法、对比推导法和排除法这三种方法。
一、 尾句分析法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通过故事的结局来警示读者,使之获得启迪,就是经常在故事的结尾说明寓意。因此大部分寓意理解型题目,题干材料的尾句多直接或间接点明寓意,抓住了尾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例题1】 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己见,但最后被聘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道:“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应聘者对其试卷交白卷却被聘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明地不做胜过了愚蠢地做
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表现与众不同才能崭露头角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解析】:文段的最后一句指出了想要说明的意思。交了白卷的人值得相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做、也不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更不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才能,而是因为他没有泄露原单位的秘密。这一点正好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由此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二、对比推导法
寓言故事里经常会使用一些修辞,例如拟人、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其中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的使用是故事情节写作的需要,而对比手法的运用则对揭示寓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解题时,可按“比较对象--对比过程--对比结果”的顺序理清材料的条理,抽象出对比过程的属性,探求结果不同的原因,往往这一原因便是材料的寓意。
【例题2】 蜗牛参加了很多次动物运动会,成绩如下:跳高,零;跳远,不到一厘米;短跑,一小时一米;马拉松,到了下一届运动会开幕还没跑完,结果每次都没有得奖。今年,蜗牛参加了攀岩比赛,它速度不快,但却登上了顶峰,获得了冠军。
与这个故事寓意最相符的是( )。
A.天生我材必有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解析】:材料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先说明了蜗牛在每次参加的运动会上各种项目都没有获奖,然后说明蜗牛今年参加攀岩比赛却获得了冠军。通过对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可知,虽然蜗牛在跳高、跳远、短跑以及长跑上处于劣势,但在攀岩这方面却占具独特的优势。由此可得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换而言之即“天生我材必有用”,答案为A。C项为迷惑项,但它强调的是一种坚持,而文段中没有体现坚持,故排除。
三、排除法
跟言语部分其他类题题目不同的是,这类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们概括文段的寓意的能力。所以,对于题目中与“寓意”没有关系的选项,大家可以直接的排除。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此类选项包括以下三种:对材料简单概括或就事论事的选项、离题的选项和没有深度的选项。
【例题3】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很多,而能真正登顶成功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如果不到巅峰插上旗帜,哪怕离登顶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离,都不是真正的成功。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很多人都在攀登珠穆朗玛峰
B.成功是有明确标准的
C.大多数人都只能攀登到距离巅峰十米的位置
D.只有插上旗帜才能证明成功了
【解析】:这段材料很短,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关键是背后的意义。A选项是对材料内容的描述,C选项和D选项是对材料内容错误的推断,都还停留在表面上,所以这三个选项都可排除。尾句点明了文段的寓意,由“哪怕离登顶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离,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可知,文中举登珠峰的例子是为了论述成功的标准。故本题答案为B。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之加强题型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重要的模块,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的是逻辑判断中的加强型题目,这种题型的题干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而不足以得出该结论,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能够加强或支持题干的选项。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论证?以下哪项最能加强上述反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观点?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给上述断言以最大的支持?
一、强化论点或论据
(一)题干的特点:
1.一般是通过一段背景材料后提出论点或者论点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
2.论点通常描述了某种手段或通过某个办法去达到一个目的。
(二)做题关键:
1.直接的说明论点或论据是正确的;
2.说明这个措施是可行的。
【例题1】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可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含有的蛋白质能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A.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B.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C.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15%
D.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解析】:快读阅读后发现,本题的论点是第一句话,论据是最后一句话“酸奶中含有的蛋白质能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题目要求的是支持研究发现,也就是要加强论点。A选项尽管也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但是只是对论据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B选项反而削弱了题干论点;C选项“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降低蛀牙发生率”,直接说明喝酸奶可以预防蛀牙,加强了题干的论点;D选项“正在研究”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结论,不能加强题干研究发现。因此答案为C。
点拨: 如果四个选项里面既有加强论据的选项,又有论点加强的选项,这时应该首先选择加强论点的选项。
二、强话论证的方式:强化归纳论证
(一)题干的特点:
题干一般是通过对某些样本或某一部分的调研或实验结果得出针对整体的结论。
(二)做题关键:
1.通常的加强手段有:选取的对象非常有代表性、选取的对象数量多或选择的正确。
2.通过数据的角度:补充观点还需要的一些别的相关数据使结论成立。
【例题2】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在某市高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70%以上,这充分说明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才能支持上述结论?
A.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0%
B.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不足30%
C.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外地人占40%
D.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不足30%
【解析】:本题通过高收入人群中本地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外地人得出外地人在本地获得高收入是很困难的。A选项外地人占市总人口的比例高于30%,加强了论据的说服力,从而加强了结论。B选项是削弱了题干的结论。题干主要说的是“高收入”,而C和D两个选项说的是“中低收入人群”,属于无关项。因此答案为A。
点拨:当题干对某些数据对比时,先要搞清楚这些数据说的是比率还是总数量?以至于找出题干中的数据是不是有遗漏的,然后到选项中寻找相应的数据。
三、强话论证的方式:强化因果论证
(一)题干的特点:
一般是根据两个因素相关得出两者的因果关系。
(二)做题关键:
1.通过反面来强化。也就是说明当题干的相关因素不存在时,结果也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是通过求异法得出因果联系。
2.排除其他的原因。说明其他的因素是一样的(除了给出的条件之外)。
【例题3】 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矛盾不是供需之间的矛盾,而是百姓囊中羞涩与房价不断上涨之间的矛盾。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房子被当作奇货可居、有利可图的商品,被房产商和手有余钱的业主一而再再而三地热炒。于是我们看到一些房产商宁愿把房子成片闲置也不愿平价或降价出售;某些富有的业主又有两三套,甚至十数套房产,而大量炒房团也应运而生。
以下最能加强上述结论的是( )。
A.经济学家近来十分关注炒房对房价上涨的影响作用
B.在一些内陆地区,未发生炒房现象,房价比较平稳
C.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炒房现象虽不突出,但房价仍然居高不下
D.一些地区拟对拥有多套房者开征土地使用费,可以有效地抑制虚假的住房需求
【解析】:快速阅读后发现,本题主要通过炒房时房价上涨得出了炒房是房价不断上涨的原因。A选项经济学家的关注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一定存在联系,不能加强结论;B选项从反面说明,没有炒房现象,房价不会上涨,与题干结合构成了求异法的前提,加强了题干结论;C选项则直接削弱了题干结论;D选项认为房价上涨是由于虚假的住房需求的存在,削弱了题干结论。因此答案为B。
四、强话论证的方式:强化跳跃论证
(一)题干的特点:
题干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有着明显的跨跃。
(二)做题关键:
1.通过搭桥法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
2.排除其他原因的影响,使两者之间存在关联。
【例题4】有的人即便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下,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有的人哪怕干一点活也会觉得累。这除了体质或者习惯不同之外,还可能与基因不同有关。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对50名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基因组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的某些基因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A.基因鉴别已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应用
B.科学家们鉴别出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
C.目前尚无诊断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方法
D.在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基因
【解析】:本题通过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的某些基因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的。而问题要求支持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两者存在明显的跳跃。B选项指出科学家已鉴别出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即为应用提供了基础,因此,最能支持结论。A选项提到其他疾病与题干无关;C选项与基因无关,显然也不能支持;D选项只有证实这种独特的基因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才能加强结论。因此答案为B。
其实这类题型的做题方法与削弱类的题型几乎是一样的,都是分析题干的论证,并依次查找选项看其是否加强。需要注意区别不同论证方式下的加强项,当存在多个加强项时,选择必然能够加强题干论点的一项。
公务员考试工程问题解题技巧
因为数学运算的知识点较多,所以这一模块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难点和重点,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的是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题型--工程问题,基本上每年都是必考的,但是广大考生们在学习工程问题的时候经常是比较困惑的,不知道用什么技巧去做题,或者说不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所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最实用的方法--比例思想。
这类题型最关键的公式是:
工作的总量=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时间
重要的关系:
1、当工作的总量一定时,工作的效率与工作的时间成反比
2、当工作的效率一定时,工作的总量与工作的时间成正比
3、当工作的时间一定时,工作的总量与工作的效率成正比
比例思想的关键是要想到使用份数,做题时关键是使用特值的方法。例如,假设某年级的男女学生人数之比为4:5,份数思想指的就是将男生看成4份,女生看成5份,总人数看成9份,而这里的4份、5份与9份就是特值,份数思想贯穿整个比例思想。如果题目告诉我们该班总人数为45人,则可知9份代表45人,一份也就代表5人,男生有4份,也就是20人,女生有5份也就是25人。
比例关系:在这类题型中常常会涉及到正反比例,搞明白工程问题当中的正反比例关系就相当于知道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广大考生一定要牢记上面的关键公式和重要关系。
例如:丙和丁工作效率之比为4:5,丙完成一项任务需要20小时,那么丁做同样的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解析】:题目中已经给出了两人效率是4:5的关系,当丙和丁的总工作量一样时,所需要的效率与需要的时间是成反比的关系,所以丙和丁用到的时间之比是5:4,即丙要用5份的时间,丁要用4份的时间,丙的5份代表的是20小时,也就是一份代表4小时,丁需要4份的时间,也就是16小时。
小结:大家可以看到,使用比例的思想可以迅速的知道题中的工作量、时间和效率存在怎么样的关系,从而可以迅速的解题。那么,下面通过下面的例题为考生们讲解如何使用比例的思想解决工程问题。
【例题1】:建筑队计划150天建好大楼,按此效率工作30天后由于购买新型设备,工作效率提高20%,则大楼可以提前几天完工?
A.20 B.25 C.30 D.45
【解析】:这道题目做题的关键是工作效率,题干中给出了提高20%,原来的效率与现在的效率比就是5∶6,用的时间是效率的反比,也就是6∶5。剩下的工作原定150-30=120天完成,也就是6份代表120天,效率改变后只需要5份时间,也就是100天即可完成。因此节省20天。故选择则A答案。
【例题2】:某植树队计划种植一批行道树,若每天多种25%可提前9天完工,若种植4000棵树之后每天多种植三分之一可提前5天完工,请问共有()棵树。
A.3600 B.7200 C.9000 D.6000
【解析】:快速阅读题干后可以发现效率是本题的突破口,题干中给出了每天多25%,那么原来的效率与现在的效率之比是4:5,即原来用的时间与现在用的时间之比是5:4,原来与现在用到的时间相差1份,现在少用9天,也就是1份就代表9天,所以原计划需要45天。同理,种植4000棵树之后的种植任务,效率和计划中的效率之比为(1+1/3):1=4:3,所用时间之比为3:4,现在少用5天,则种植4000棵树之后的任务计划时间为20天,故按计划种植4000棵树需要45-20=25天,所以计划种植效率为每天4000/25=160棵,所以总共有160*45=7200棵。故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