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斥问题-行测1

2023-12-29 来源:

容斥问题-行测电子教材(2)

 

容斥问题

 

一、知识点

 

1、集合与元素:把一类事物的全体放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每个集合总是由一些成员组成的,集合的这些成员,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集合A={0,1,2,3,……,9},其中0,1,2,…9为A的元素。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记号“∪”读作“并”。A∪B读作“A并B”,用图表示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B的并集A∪B。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为A={1,2,3,6},10的约数集合为B={1,2,5,10},则A∪B={1,2,3,5,6,10}

3、交集:A、B两个集合公共的元素,也就是那些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它们组成的集合叫做A和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如图阴影表示: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A={1,2,3,6},10的约数集合B={1,2,5,10},则A∩B={1,2}。

4、容斥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

(用|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如A={1,2,3},则|A|=3)

原理一:给定两个集合A和B,要计算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出∣A∣+∣B∣(或者说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减去∣A∩B∣(即“排除”加了两次的元素)

总结为公式:|A∪B|=∣A∣+∣B∣-∣A∩B∣

原理二:给定三个集合A,B,C。要计算A∪B∪C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A∣+∣B∣+∣C∣;

第二步:减去∣A∩B∣,∣B∩C∣,∣C∩A∣;

第三步:再加上∣A∩B∩C∣。

即有以下公式:

∣A∪B∪C∣=∣A∣+∣B∣+∣C∣-∣A∩B∣-∣B∩C∣- |C∩A|+|A∩B∩C∣

 

 

二、例题分析:

 

例1 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分析:设A={20以内2的倍数},B={20以内3的倍数},显然,要求计算2或3的倍数个数,即求∣A∪B∣。

 

解1:A={2,4,6,…20},共有10个元素,即|A|=10

B={3,6,9,…18},共有6个元素,即|B|=6

A∩B={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12,18},共有3个元素,即|A∩B|=3

所以∣A∪B∣=∣A∣+∣B∣-∣A∩B∣=10+6-3=13,即A∪B中共有13个元素。

解2:本题可直观地用图示法解答

 

 

 

如图,其中,圆A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2的倍数的全体;圆B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3的倍数的全体,其中阴影部分的数6,12,18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即A∩B中的数)只要数一数集合A∪B中的数的个数即可。

 

例2 某班统计考试成绩,数学得90分上的有25人;语文得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有38人。问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

解:设A={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B={语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那么,集合A∪B表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学生,由题意知,

∣A∣=25,∣B∣=21,∣A∪B∣=38

现要求两科均在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求∣A∩B∣,由容斥原理得

∣A∩B∣=∣A∣+∣B∣-∣A∪B∣=25+21-38=8

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并且会表示A∪B,A∩B,再利用容斥原理求解。

 

例3 某班同学中有39人打篮球,37人跑步,25人既打篮球又跑步,问全班参加篮球、跑步这两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

解:设A={打篮球的同学};B={跑步的同学}

则 A∩B={既打篮球又跑步的同学}

A∪B={参加打篮球或跑步的同学}

应用容斥原理∣A∪B∣=∣A∣+∣B∣-∣A∩B∣=39+37-25=51(人)

 

例4 求在不超过100的自然数中,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有多少个?

分析:这个问题与前几个例题看似不相同,不能直接运用容斥原理,要计算的是“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但是,只要同学们仔细分析题意,这只需先算出“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再从100中减去就行了。

解:设A={100以内的5的倍数}

B={100以内的7的倍数}

A∩B={100以内的35的倍数}

A∪B={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

则有∣A∣=20,∣B∣=14,∣A∩B∣=2

由容斥原理一有:∣A∪B∣=∣A∣+∣B∣-∣A∩B∣=20+14-2=32

因此,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是:100-32=68(个)

点评:从以上的解答可体会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有些问题表面上看好象很不一样,但经过细心的推敲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应当善于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

容斥问题-行测电子教材(2)

 

容斥问题

 

一、知识点

 

1、集合与元素:把一类事物的全体放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每个集合总是由一些成员组成的,集合的这些成员,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集合A={0,1,2,3,……,9},其中0,1,2,…9为A的元素。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记号“∪”读作“并”。A∪B读作“A并B”,用图表示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B的并集A∪B。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为A={1,2,3,6},10的约数集合为B={1,2,5,10},则A∪B={1,2,3,5,6,10}

3、交集:A、B两个集合公共的元素,也就是那些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它们组成的集合叫做A和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如图阴影表示: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A={1,2,3,6},10的约数集合B={1,2,5,10},则A∩B={1,2}。

4、容斥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

(用|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如A={1,2,3},则|A|=3)

原理一:给定两个集合A和B,要计算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出∣A∣+∣B∣(或者说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减去∣A∩B∣(即“排除”加了两次的元素)

总结为公式:|A∪B|=∣A∣+∣B∣-∣A∩B∣

原理二:给定三个集合A,B,C。要计算A∪B∪C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A∣+∣B∣+∣C∣;

第二步:减去∣A∩B∣,∣B∩C∣,∣C∩A∣;

第三步:再加上∣A∩B∩C∣。

即有以下公式:

∣A∪B∪C∣=∣A∣+∣B∣+∣C∣-∣A∩B∣-∣B∩C∣- |C∩A|+|A∩B∩C∣

 

 

二、例题分析:

 

例1 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分析:设A={20以内2的倍数},B={20以内3的倍数},显然,要求计算2或3的倍数个数,即求∣A∪B∣。

 

解1:A={2,4,6,…20},共有10个元素,即|A|=10

B={3,6,9,…18},共有6个元素,即|B|=6

A∩B={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12,18},共有3个元素,即|A∩B|=3

所以∣A∪B∣=∣A∣+∣B∣-∣A∩B∣=10+6-3=13,即A∪B中共有13个元素。

解2:本题可直观地用图示法解答

 

 

 

如图,其中,圆A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2的倍数的全体;圆B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3的倍数的全体,其中阴影部分的数6,12,18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即A∩B中的数)只要数一数集合A∪B中的数的个数即可。

 

例2 某班统计考试成绩,数学得90分上的有25人;语文得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有38人。问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

解:设A={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B={语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那么,集合A∪B表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学生,由题意知,

∣A∣=25,∣B∣=21,∣A∪B∣=38

现要求两科均在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求∣A∩B∣,由容斥原理得

∣A∩B∣=∣A∣+∣B∣-∣A∪B∣=25+21-38=8

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并且会表示A∪B,A∩B,再利用容斥原理求解。

 

例3 某班同学中有39人打篮球,37人跑步,25人既打篮球又跑步,问全班参加篮球、跑步这两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

解:设A={打篮球的同学};B={跑步的同学}

则 A∩B={既打篮球又跑步的同学}

A∪B={参加打篮球或跑步的同学}

应用容斥原理∣A∪B∣=∣A∣+∣B∣-∣A∩B∣=39+37-25=51(人)

 

例4 求在不超过100的自然数中,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有多少个?

分析:这个问题与前几个例题看似不相同,不能直接运用容斥原理,要计算的是“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但是,只要同学们仔细分析题意,这只需先算出“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再从100中减去就行了。

解:设A={100以内的5的倍数}

B={100以内的7的倍数}

A∩B={100以内的35的倍数}

A∪B={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

则有∣A∣=20,∣B∣=14,∣A∩B∣=2

由容斥原理一有:∣A∪B∣=∣A∣+∣B∣-∣A∩B∣=20+14-2=32

因此,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是:100-32=68(个)

点评:从以上的解答可体会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有些问题表面上看好象很不一样,但经过细心的推敲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应当善于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

上一篇:容斥问题-行测

下一篇:容斥问题-行测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