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题突破技巧-行测

2023-12-29 来源:

病句题突破技巧-行测电子教材

题型综述

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对句法结构正确掌握与词语正确使用的能力,这类题型需要考生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上具有较高水平。

 

考点分类梳理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型,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所用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主谓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谓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谓或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1】(2002年广东)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考试”是不能够“录取”的,录取的应该是考生。

 

2】(2003年广西)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丰富。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产量”是不能与“多”搭配的,而只能搭配“高”。

 

3】(2003年浙江)在他的那个寂静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坦荡地流着。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能够与 “坦荡地流着”搭配,而“一头牛、一块石头”却不能与之搭配。

 

2.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

句子的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所用的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使用的语词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谓多宾(补)或一宾(补)多谓不能全部搭配。

 

1】(2003年广西)凭心而论,谁都无法完全克制自己的缺点。

【解析】上句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克制”与“缺点”不能够搭配,应改为克制情绪或克服缺点。

 

2】(2004年上海)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挽救”能够与“失足少年”相搭配,但是“培养失足少年”则明显与想要表达的意义相反,因此谓语与宾语语义上不能够搭配。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用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主语、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宾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宾或一宾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1】(2003年浙江)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解析】上句的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为“瓷器”,宾语为“省份之一”,指称的事物不能搭配。

 

2】(2003年广东)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文字。

【解析】该句的主语为“汉语”,和宾语的“语言”是能够搭配的,但与“文字”则不能搭配,属于一主多宾的搭配错误。

 

4.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是指句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中心语是指受到修饰语修饰和限定的句子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所使用的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这类语病通常是由中心语和修饰语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造成的。

 

1】(2003年广西)人人都把这看成是一场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任务。

【解析】上句存在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句中的中心语“政治任务”,不能受修饰语量词“一场”的修饰,而应该用“一项”。

 

2】(2003年山东)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解析】句中的中心语“贡献”,不能受修饰语“优越”(定语)的修饰,“优越”通常用来修饰条件、状况等,所以应改为“突出”、“卓越”等词语。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该”等。还有一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是否”、“应该不应该”等。句子中使用“能否”、“是否”等类似的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与之搭配的状况也必须包含有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性的词语搭配,就会造成表达的混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搭配不当。

 

1】(2003年山东)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虚心刻苦。

【解析】句中“能否”要求“学习成绩”所“取决于”的因素应该谈到两方面的情况,而不只是“自己虚心刻苦”这一正面的方面,所以要将“能否”删去。

 

2】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解析】本题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但若补足第二个分句中的省略成分则一切迎刃而解。“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能否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明显看出,后句中一面的“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不能与两面的“能否”搭配。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

1.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但省略是有条件的,即语义必须明确。因此省去的词语都可以补出,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就会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残缺包括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定语、缺状语等。

(1)主语残缺

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有些句子,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滥用介词,是主语丧失了本来的功能,误作了介词短语中的宾语。这种情况,通常只要删去介词就可以改正病句。这里重点关注以下介词:由于、通过、经过、为了等。

 

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解析】“经过学习”是一个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改为“经过学习,我提高了文化水平”或“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解析】谓语“得到”的前面是一个“由于”开头的介宾短语,因为它不能作主语,所以本句缺主语。可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暗中更换主语而造成主语残缺

暗中更换主语,实际上是丢失了主语,暗中换上的主语,作者心里明白,可是没写出来,读者就不容易猜测了。这里要注意的情况是,不能把前一分句的宾语当作后一分句的主语。

 

1】他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解析】本题中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他”,而最后一个分句却暗中更换了主语,导致其主语残缺。可改为“被上级安排担任了县长的职务”或“上级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2】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解析】本题中的主语本是“农民”,宾语是“珍珠”,但后一分句却偷换了主语,致使主语残缺,应把后半句改为“这枚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C.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有些句子的主语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句子。在这个短语或者句子中有一些部分是起修饰或者限定作用的,将这些短语或者句子中的修饰部分剔除,剩下的就是中心语。在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过长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因丢掉中心词而造成主语残缺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解析】本题中的主语是“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很显然,这个主语的结构是不完整的,缺乏可以与宾语“不恰当的”搭配的中心词,因而需要在“兴趣”的后面加“的情况”构成完整的主语。

 

2】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致命一击,使假文凭无藏身之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本题中的“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是“推行”的主语,因为前面较长的定语而丢失了中心语,与谓语“推行”搭配的中心词是“制度”,因此应改为“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即将推行”。

 

(2)谓语残缺

一般句子中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部分,相比之下,谓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如果没有谓语,就弄不清主语是怎么回事了。谓语残缺,常见的病因是错把状语或宾语中的动词作整个句子的谓语。

 

1】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本句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都是宾语“工作”的定语,找不到可与“工作”搭配的谓语动词,故应在“建立”前加上谓语“完成”,即“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工作”。

 

2】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解析】本题看似很长,却只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而不是句子。故在“本栏目”后加谓语动词“是”,句子就完整通顺了,即“本栏目是……的再创作”。

 

(3)宾语残缺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用在动词之后,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宾语残缺,动作就没有对象了,行为就没有结果了,意思也就表达不清楚了。考试中常见的宾语残缺主要是由于动词所带的宾语较长,在表述时,往往只写了宾语的修饰语,而把宾语的中心语丢了。

1】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解析】本题中的谓语是“给予”,后面虽有内容,但显然都不能作为“给予”的宾语与其搭配,而只是宾语的定语。故正确的改法应该是“4万元”后加“的处罚。

 

(4)其它残缺

除了上述的三种成分残缺会引发病句外,常见的成分残缺的病句类型还有介词残缺、关联词残缺等。

1】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解析】介词残缺。本句中“和“的对象是“朋友”,“朋友”的定语为“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可以看出,这里丢了一个介词“与”。应改为“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与自己通过患难,共同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解析】“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并不长”前加“却”。

   

2.句子成分多余

成分多余是指由于词义相同或成分混杂造成了重复啰嗦、表意不清,影响和改变了表达效果的一种语病。

 

1】他思想认识上的倾斜必须要予以纠正。

【解析】句中“必须”和“要”表达的意义一致,所以应该删除一个。

 

2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启发智慧,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解析】句中“有用的”和“人才”意思重复,因为既然是“人才”,肯定有用,应该把“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改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这一分句还偷换了主语,“引导学生们学习知识,启发智慧”的主体是教师,而“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还必须在“长成”之前添加“使其”此句才通顺。

 

3】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解析】句中有了助词“的”,“物价下跌”由句子变成了短语,“物价稳定了”意思变为“下跌稳定了”,故应将“的”删去。

 

三、语序不当

1.修饰语语序不当

句子的修饰语如果不只一项,就要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如果次序安排得不合适,往往就会造成语法错误,引起意义上的混乱。这种类型通常考查定语语序不当和状语语序不当两个方面。

(1)定语语序不当

句子定语有其自身固定的顺序,不能随便变更,否则就会使句子意义混乱。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为: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②表示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通过背诵以下例句可以更牢固地记忆上述知识点:

他是家乡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词)男(名词)老师。

 

(2)状语语序不当

常考查的内容有两项:

一为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其正确的顺序应为:①表示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示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⑥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通过背诵以下例句可以帮助考生更牢固地记忆上述知识点:

那位失主为了表达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表地点)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二为辨析状语和定语的区别。在考查的句子中有时会将状语副词用于定语位置,或将定义性修饰词用于状语,这些都是错误的,考生需要十分注意这种情况。

 

1】(2004年黑龙江)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各种服饰是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和共同创造的结果。

【解析】本句属于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应该是“各种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服饰”。其中“各种”表示范围,应该置前确定表述对象的范围,“千姿百态、精美绝伦”表示性质应该置后,靠近所修饰的主体。

 

2】(2006年广东)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两千年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进行了研究。

【解析】本句将定语用作了状语,“两千年前”是修饰“文物”的定语,所以应该将其放在“文物”之前,而用作状语则表示两千年前已经出土,显然是错误的。

 

3】(2006年郑州)每一个立志成才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

【解析】本句状语顺序不当,应该将“将来”放在“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之前。

 

2.虚词的位置安排不当

汉语的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叹词、象声词等。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句意的表达甚至改变句子原意。

 

1】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解析】在“把”字句、“被”字句中,否定副词应放在“把”、“被”字之前。故应改为“我们如果不把这本书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2】必然性不仅和偶然性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解析】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为:当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从本例两个分句来看,主语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故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在“偶然性”后面,即“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3】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有最后决定。

【解析】单个连词“至于”、“否则”、“以至”、“以致”、“反而”、“进而”、“从而”等一般放在后一个分句的前面,而本例中,却把它放在“报考师范类院校”之前,导致位置不当,应该把“至于”放在“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前,即“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至于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有最后决定”。

 

3.分句语序不当

分句,语法上是指复句里划分出来的相当于单句的部分。分句和分句之间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常见的有递进、转折、因果、并列等关系。通常情况下,这些分句都有其固定的次序,不能随意打乱,否则就会影响文意的有效表达,成为病句。

 

1】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解析】本句中,关联词“不但……而且”连接的两个分句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前后语序不可互换,正确的表达应是“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2】由于国文刚的罪行,致使部分群众不敢搭乘地铁列车,引起他们的恐慌。

【解析】本句属于分句语序不当,“恐慌”应在“不敢搭乘”之前,应改为“由于国文刚的罪行,引起部分群众的恐慌,致使他们不敢搭乘地铁列车。”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并列短语也叫联合短语,它是由两个或几个部分构成,各个部分之间有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并列词语或短语的排列,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等关系,同时需注意句子表意上的逻辑关系,否则也容易出现语序不当的毛病。

 

1】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解析】本句中三个并列短语之间有先后逻辑关系,按通常事理,先深思——再猛醒——最后落实到行动上的进去,故应改为“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进取”。

 

2】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

【解析】本句中有两个并列短语,按产品制作流程,应是先“选料”后“制作”,因此,应说成“选料上乘,制作精良”才合乎事理。

 

四、逻辑矛盾

这里的“逻辑矛盾”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逻辑矛盾”可以从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多方面来分析。

1.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悖”的意思。句子中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是由于对词语的概念认识不明确,有时是因粗心大意,前后失去照应。对于自相矛盾的病句,通常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既可。

 

1】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解析】本句中“突然”表快,“渐渐地”表慢,二者矛盾。

 

2】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解析】本句中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二者矛盾,可删去“无比”。

病句题突破技巧-行测电子教材

题型综述

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对句法结构正确掌握与词语正确使用的能力,这类题型需要考生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上具有较高水平。

 

考点分类梳理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型,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所用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主谓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谓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谓或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1】(2002年广东)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考试”是不能够“录取”的,录取的应该是考生。

 

2】(2003年广西)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丰富。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产量”是不能与“多”搭配的,而只能搭配“高”。

 

3】(2003年浙江)在他的那个寂静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坦荡地流着。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能够与 “坦荡地流着”搭配,而“一头牛、一块石头”却不能与之搭配。

 

2.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

句子的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所用的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使用的语词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谓多宾(补)或一宾(补)多谓不能全部搭配。

 

1】(2003年广西)凭心而论,谁都无法完全克制自己的缺点。

【解析】上句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克制”与“缺点”不能够搭配,应改为克制情绪或克服缺点。

 

2】(2004年上海)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挽救”能够与“失足少年”相搭配,但是“培养失足少年”则明显与想要表达的意义相反,因此谓语与宾语语义上不能够搭配。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用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主语、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宾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宾或一宾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1】(2003年浙江)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解析】上句的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为“瓷器”,宾语为“省份之一”,指称的事物不能搭配。

 

2】(2003年广东)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文字。

【解析】该句的主语为“汉语”,和宾语的“语言”是能够搭配的,但与“文字”则不能搭配,属于一主多宾的搭配错误。

 

4.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是指句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中心语是指受到修饰语修饰和限定的句子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所使用的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这类语病通常是由中心语和修饰语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造成的。

 

1】(2003年广西)人人都把这看成是一场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任务。

【解析】上句存在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句中的中心语“政治任务”,不能受修饰语量词“一场”的修饰,而应该用“一项”。

 

2】(2003年山东)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解析】句中的中心语“贡献”,不能受修饰语“优越”(定语)的修饰,“优越”通常用来修饰条件、状况等,所以应改为“突出”、“卓越”等词语。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该”等。还有一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是否”、“应该不应该”等。句子中使用“能否”、“是否”等类似的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与之搭配的状况也必须包含有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性的词语搭配,就会造成表达的混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搭配不当。

 

1】(2003年山东)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虚心刻苦。

【解析】句中“能否”要求“学习成绩”所“取决于”的因素应该谈到两方面的情况,而不只是“自己虚心刻苦”这一正面的方面,所以要将“能否”删去。

 

2】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解析】本题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但若补足第二个分句中的省略成分则一切迎刃而解。“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能否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明显看出,后句中一面的“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不能与两面的“能否”搭配。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

1.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但省略是有条件的,即语义必须明确。因此省去的词语都可以补出,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就会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残缺包括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定语、缺状语等。

(1)主语残缺

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有些句子,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滥用介词,是主语丧失了本来的功能,误作了介词短语中的宾语。这种情况,通常只要删去介词就可以改正病句。这里重点关注以下介词:由于、通过、经过、为了等。

 

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解析】“经过学习”是一个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改为“经过学习,我提高了文化水平”或“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解析】谓语“得到”的前面是一个“由于”开头的介宾短语,因为它不能作主语,所以本句缺主语。可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暗中更换主语而造成主语残缺

暗中更换主语,实际上是丢失了主语,暗中换上的主语,作者心里明白,可是没写出来,读者就不容易猜测了。这里要注意的情况是,不能把前一分句的宾语当作后一分句的主语。

 

1】他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解析】本题中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他”,而最后一个分句却暗中更换了主语,导致其主语残缺。可改为“被上级安排担任了县长的职务”或“上级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2】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解析】本题中的主语本是“农民”,宾语是“珍珠”,但后一分句却偷换了主语,致使主语残缺,应把后半句改为“这枚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C.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有些句子的主语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句子。在这个短语或者句子中有一些部分是起修饰或者限定作用的,将这些短语或者句子中的修饰部分剔除,剩下的就是中心语。在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过长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因丢掉中心词而造成主语残缺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解析】本题中的主语是“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很显然,这个主语的结构是不完整的,缺乏可以与宾语“不恰当的”搭配的中心词,因而需要在“兴趣”的后面加“的情况”构成完整的主语。

 

2】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致命一击,使假文凭无藏身之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本题中的“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是“推行”的主语,因为前面较长的定语而丢失了中心语,与谓语“推行”搭配的中心词是“制度”,因此应改为“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即将推行”。

 

(2)谓语残缺

一般句子中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部分,相比之下,谓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如果没有谓语,就弄不清主语是怎么回事了。谓语残缺,常见的病因是错把状语或宾语中的动词作整个句子的谓语。

 

1】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本句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都是宾语“工作”的定语,找不到可与“工作”搭配的谓语动词,故应在“建立”前加上谓语“完成”,即“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工作”。

 

2】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解析】本题看似很长,却只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而不是句子。故在“本栏目”后加谓语动词“是”,句子就完整通顺了,即“本栏目是……的再创作”。

 

(3)宾语残缺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用在动词之后,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宾语残缺,动作就没有对象了,行为就没有结果了,意思也就表达不清楚了。考试中常见的宾语残缺主要是由于动词所带的宾语较长,在表述时,往往只写了宾语的修饰语,而把宾语的中心语丢了。

1】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解析】本题中的谓语是“给予”,后面虽有内容,但显然都不能作为“给予”的宾语与其搭配,而只是宾语的定语。故正确的改法应该是“4万元”后加“的处罚。

 

(4)其它残缺

除了上述的三种成分残缺会引发病句外,常见的成分残缺的病句类型还有介词残缺、关联词残缺等。

1】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解析】介词残缺。本句中“和“的对象是“朋友”,“朋友”的定语为“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可以看出,这里丢了一个介词“与”。应改为“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与自己通过患难,共同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解析】“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并不长”前加“却”。

   

2.句子成分多余

成分多余是指由于词义相同或成分混杂造成了重复啰嗦、表意不清,影响和改变了表达效果的一种语病。

 

1】他思想认识上的倾斜必须要予以纠正。

【解析】句中“必须”和“要”表达的意义一致,所以应该删除一个。

 

2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启发智慧,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解析】句中“有用的”和“人才”意思重复,因为既然是“人才”,肯定有用,应该把“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改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这一分句还偷换了主语,“引导学生们学习知识,启发智慧”的主体是教师,而“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还必须在“长成”之前添加“使其”此句才通顺。

 

3】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解析】句中有了助词“的”,“物价下跌”由句子变成了短语,“物价稳定了”意思变为“下跌稳定了”,故应将“的”删去。

 

三、语序不当

1.修饰语语序不当

句子的修饰语如果不只一项,就要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如果次序安排得不合适,往往就会造成语法错误,引起意义上的混乱。这种类型通常考查定语语序不当和状语语序不当两个方面。

(1)定语语序不当

句子定语有其自身固定的顺序,不能随便变更,否则就会使句子意义混乱。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为: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②表示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通过背诵以下例句可以更牢固地记忆上述知识点:

他是家乡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词)男(名词)老师。

 

(2)状语语序不当

常考查的内容有两项:

一为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其正确的顺序应为:①表示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示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⑥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通过背诵以下例句可以帮助考生更牢固地记忆上述知识点:

那位失主为了表达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表地点)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二为辨析状语和定语的区别。在考查的句子中有时会将状语副词用于定语位置,或将定义性修饰词用于状语,这些都是错误的,考生需要十分注意这种情况。

 

1】(2004年黑龙江)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各种服饰是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和共同创造的结果。

【解析】本句属于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应该是“各种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服饰”。其中“各种”表示范围,应该置前确定表述对象的范围,“千姿百态、精美绝伦”表示性质应该置后,靠近所修饰的主体。

 

2】(2006年广东)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两千年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进行了研究。

【解析】本句将定语用作了状语,“两千年前”是修饰“文物”的定语,所以应该将其放在“文物”之前,而用作状语则表示两千年前已经出土,显然是错误的。

 

3】(2006年郑州)每一个立志成才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

【解析】本句状语顺序不当,应该将“将来”放在“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之前。

 

2.虚词的位置安排不当

汉语的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叹词、象声词等。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句意的表达甚至改变句子原意。

 

1】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解析】在“把”字句、“被”字句中,否定副词应放在“把”、“被”字之前。故应改为“我们如果不把这本书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2】必然性不仅和偶然性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解析】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为:当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从本例两个分句来看,主语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故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在“偶然性”后面,即“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3】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有最后决定。

【解析】单个连词“至于”、“否则”、“以至”、“以致”、“反而”、“进而”、“从而”等一般放在后一个分句的前面,而本例中,却把它放在“报考师范类院校”之前,导致位置不当,应该把“至于”放在“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前,即“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至于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有最后决定”。

 

3.分句语序不当

分句,语法上是指复句里划分出来的相当于单句的部分。分句和分句之间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常见的有递进、转折、因果、并列等关系。通常情况下,这些分句都有其固定的次序,不能随意打乱,否则就会影响文意的有效表达,成为病句。

 

1】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解析】本句中,关联词“不但……而且”连接的两个分句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前后语序不可互换,正确的表达应是“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2】由于国文刚的罪行,致使部分群众不敢搭乘地铁列车,引起他们的恐慌。

【解析】本句属于分句语序不当,“恐慌”应在“不敢搭乘”之前,应改为“由于国文刚的罪行,引起部分群众的恐慌,致使他们不敢搭乘地铁列车。”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并列短语也叫联合短语,它是由两个或几个部分构成,各个部分之间有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并列词语或短语的排列,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等关系,同时需注意句子表意上的逻辑关系,否则也容易出现语序不当的毛病。

 

1】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解析】本句中三个并列短语之间有先后逻辑关系,按通常事理,先深思——再猛醒——最后落实到行动上的进去,故应改为“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进取”。

 

2】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

【解析】本句中有两个并列短语,按产品制作流程,应是先“选料”后“制作”,因此,应说成“选料上乘,制作精良”才合乎事理。

 

四、逻辑矛盾

这里的“逻辑矛盾”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逻辑矛盾”可以从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多方面来分析。

1.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悖”的意思。句子中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是由于对词语的概念认识不明确,有时是因粗心大意,前后失去照应。对于自相矛盾的病句,通常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既可。

 

1】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解析】本句中“突然”表快,“渐渐地”表慢,二者矛盾。

 

2】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解析】本句中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二者矛盾,可删去“无比”。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