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速解策略-行测电子教材(2)
(三)通过对选项的分析,灵活运用排除法
主旨概括类题型要求选出对材料内容概括最准确的选项,为了迷惑考生,出题者肯定会设置干扰选项。在面对有些题目时,还可以通过排除法来作答。
干扰选项的错误主要表现为:
例题1:(2011.国考)在美国,学术界、工商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进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方便带来了难度。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材料先指出豆浆更为健康,然后解释豆浆不受西方人喜欢的两个原因。选项A、B都是以偏概全,只涵盖了两个原因之一的内容;选项D无中生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例题2:(2008.国考)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解析:选项A属于无中生有,材料的重点不是针对围湖造田发表看法;选项B过于绝对;选项C太宽泛,属于偷换概念。材料通过列举事实证明了湿地对防洪有重要作用.所以正确答案选D 。
例题3:(2010.国考)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解析:这段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话"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就是说前面的内容都是在叙述"这"是指什么。选项A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提到其内容。选项B偷换概念,这段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选项D以偏概全,首先中国古代科技不是停滞不前,其次研究方法缺陷只是原因之一。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题4:樊政在《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区别》一文中写到:"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区别表面有时并不大,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往往都很崇拜比尔盖茨。只不过优秀员工觉得相比之下自己很渺小无能,应该多向周围的人学习。拙劣员工觉得相比之下自己周围的人很渺小无能,根本不值得自己欣赏。"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网
A.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作为员工应该首先看到自己的渺小,而不是首先去蔑视他人的渺小。.
C.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在对比自己很崇拜的比尔盖茨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D.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不同。
解析:这道题比较有难度。选项B、C都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材料中这段话重点不在于渺小与否,而是优秀员工认为自己"应该多向周围的人学习",拙劣员工认为周围人"不值得自己欣赏",所以排除B。选项C比较容易排除。选项D将材料的内涵范围扩大,属于偷换概念。所以正确答案为A。
例题5:(2009.联考)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言,是感情的语言。当两个国家愿意通过音乐交流,其中或许就含有某种政治善意,即双方想以彼此都能了解、都可接受的音乐语言进行对话。而且"乐与情通",音乐往往可以给人带来精神愉悦.从而为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气氛。
这段文字强调音乐是( )。
A.化解文化冲突的有效方法
B.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
C.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
D.国家之间进行政治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工具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冲突",选项A属于无中生有,可以排除;虽然提到"当两国愿意通过音乐交流",就或许有"某种政治善意",但是并没有说音乐是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同样的道理排除选项B。选项C属于偷换概念,将材料范围换成了"人际交往",而材料中只是说"国家之间",所以也可以排除。正确答案为D。
(四)梳理材料逻辑,把握主旨
有的主旨概括题难度较大,不会出现明显的中心句或者关键词语,这就需要通过对材料行文逻辑进行梳理,以求概括总结出材料内容的主旨。
例题1:(2011.国考)在以前的对外传播和交往中,我们的外交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国人在中国博大精深、错综复杂的文化历史面前望而却步,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无法精要地描述这一深刻变动的古老文明。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战略框架和口号,更多地着眼于国外的战略决策者,而不是针对那些普普通通,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国外民众。用现代形象管理学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广告词"和"象征符号"还不太贴近群众,在视觉触摸感和情感想象力上,还总让人感到有些缺憾。
这段文字谈讨的核心问题是:
A.外交官在对外交往中遭遇的困境
B.古老文明走向世界需要突破的难关
C.我国在对外传播和交往中存在的误区
D.中西不同文化间客观上存在的隔膜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材料先指出了一种现象,然后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指出"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战略框架和口号,更多地着眼于国外的战略决策者,而不是针对那些普普通通,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国外民众","让人感到有些缺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例题2:每100克巧克力中含40~500毫克可可碱.可可碱能刺激平滑肌,还能加速神经传导。但和咖啡因不同的是,可可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每100克巧克力中含70毫克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在于提高警觉性.促使人超常发挥,提升观察力,抵抗疲劳,提高脑力活动的效率。巧克力中还含苯丙胺。也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刺激下丘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
B.巧克力和咖啡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C.可可碱比咖啡因对人体更加有益
D.咖啡因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解析:通读材料,可以发现材料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指出巧克力中含有能加速神经传导的可可碱;第二层介绍巧克力含有能使人提高警觉性,超常发挥、提高脑力活动效率的咖啡因;第三层介绍了巧克力中还含有能够提神醒脑的苯丙胺。而材料的主题是巧克力,所以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正确答案为A。
二、意图推断类题型
意图推断题在近五年来的国考中出现频率逐渐加大。201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意图推断题就有10道之多,可以说是备考时的一项重点内容。
这类题目的典型提问方式有:"这段材料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意在表明"、"材料意在强调"、"这段材料主要想说明的是"等等。
(一)意图,重在推断
意图推断题在阅读理解中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类型。很多考生都感觉自己已经读懂了材料,但是却选错了答案。这是因为这类题型是在测查考生对材料文字的深层理解和推理能力,既不能只理解材料中已经直白出现的内容,也不能无中生有,脱离材料基础。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读懂作者写这段材料的意图是什么,即材料的字里行间到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图。这是作者没有明说却又呼之欲出的观点,要求大家在有依据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推断。
例题1:(2011.国考)有些被宣称为"清热下火"的凉茶,其实连茶的远亲都算不上,它们不是普通的"茶叶",只是含些中草药提取液。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人体的许多症状跟中医所说的"热"、"火"类似,而这些症状,有许多是会自然减退的,不管喝凉茶还是白水,一段时间后都会减轻。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完全可能有中草药的某些成分正好对某些症状有效,所以不少人喝了凉茶,觉得清了"热",下了"火",这并不奇怪。但是,这样一种"有效"却符合大众的思维方式,但凡质疑这些功效的言论都会招来大量消费者"现身说法"的攻击,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乱喝凉茶可能会对健康不利
B.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凉茶的实质
C.某些凉茶"清热下火"的功能值得怀疑
D.凉茶中真正发挥功效的是中草药成分
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导的句子说明消费者因"这样一种'有效'"符合其思维方式而对其认同、拥护,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了解"凉茶的实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例题2:(2010.国考)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
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解析:这道题目问"作者的意图",由此可知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相关论述,可以排除。作者的意图就是他写这段材料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在呼吁该如何去做,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A。
例题3:(2010.联考)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在相对统一的时间里交往活动,这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但全社会的"步调一致"容易导致交通的堵塞,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对作息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作息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作息时间应在统一与差异中寻找平衡
B.小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发展中的大矛盾
C.调整作息时间是解决交通堵塞的有效措施
D.作息时间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调整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题干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并列的两层意思:第一部分讲时间的统一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二部分提到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综合分析,材料是强调在统一与协调中达到平衡,选项A为正确答案。
例题4:(2008.国考)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解析:材料的叙述顺序为别人指出他的缺点--他谦虚地接受并感谢--得到对方的认同。可以理解这段故事的核心是:他在别人指出了他的缺点后,表现出的谦虚使他获得了对方的认可,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A中的"不经意"属于无中生有;选项B偷换概念,主体发生错误;选项D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例题5:(2010.国考)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授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B.光照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
C.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D.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联密切
解析:通过阅读,能够梳理出材料的逻辑顺序为:过度照明--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植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于是可以发现材料以昆虫为线索,指出了光污染对生态平衡的干扰。所以正确答案为C。
(二)排除,分析选项
本章在主旨概括题型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分析选项特征、灵活运用排除法解题的技巧,在意图推断题中,依旧可以运用排除法来找到正确答案。
意图推断题的选项设置同样有着一定的规律。干扰选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例题1:(2011.国考)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就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有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汇总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材料中重点阐述的问题始终是"信息",从开头的排比句中就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就是突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选项A、C无中生有,可以简单排除。选项B属于以偏概全。四个选项中既提到了"信息",又突出"重要"的只有选项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例题2:(2008.国考)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自己看成是万物之主。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都是经过长达30亿年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
A.大多数思想家并不理解进化论的思想
B.真正的思想家应对所有物种一视同仁
C.所有物种事实上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黑猩猩与人类的进化史实际极为相似
解析:选项A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关于大多数思想家对进化论的观点;选项B属于跳跃推断,得出的结论和材料的内涵距离太大,没有直接联系;选项D以偏概全,只是材料提到的一少部分内容。所以正确答案为C。
例题3:(2010.国考)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似的经验知识曾产生了相似的理论洞察力,比如亚里士多德和《墨经》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但是,古希腊的初始力学理论很快发展成理论知识的综合体,而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不擅长观察、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是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软肋"。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建树更加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B.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的原因
C.古代中国对于力学最初的研究不逊于古希腊
D.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弱点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选项B、C、D都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通读材料不难发现作者是以客观的角度,从正反两面讲述了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
例题4:(2010.联考)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从"人口密度"到"人口的数学密度",这其实就是"人口密度"概念的演变过程。选项B以偏概全,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所以首先排除。选项C无中生有,"具体表现形式"在材料中没有提到,可以排除。D项偷换概念,对材料的意图进行曲解。所以正确答案为A。
例题5:(2010.江西)文化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即特殊的规范部分,任何国家的法都不是凭空产生,它都必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即文化的其它因素在整体上,是法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因此,我们用"决定"一词来表达文化中其它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这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这段文字意图说明:( )
A.法对文化的作用
B.法是一定社会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
C.文化中其它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
D.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解析:材料先指出法是文化的一部分,进而说明"文化的其它因素"是"法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再用马克思的话来支持这一论点,所以可以理解材料是对文化中其它因素与法的关系的阐述。选项A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提到法对文化的作用;选项B和选项D都是以偏概全,只是第一句话的总结。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