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应用法-行测(4)
逻辑应用法-行测电子教材(4)
(四)逻辑错误或推理评价
逻辑错误型考题较多地出现在早期的逻辑考试中,近来已不再考类似的考题。因为在大纲中已规定“不考察逻辑学的专门知识”,所以,直接判断逻辑错误的考题今后应该不会再出现。今后要考对逻辑错误的辨析,也只能考逻辑错误的类比,比如问你“题干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下列备选项中的哪一项最为类似?”也就是让考生比较题干和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相同或不同。这类逻辑错误类比型考题本书已把其归到下一节“类比与推理结构比较”。
另外,要求考生评价推理过程或指出推理缺陷的考题是今后这类考题的方向,这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在产品检验中,误检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不合格产品下为合格:二是把合格产品定为不合格。有甲乙两个产品检验系统,它们依据的是不同的原理,但共同之处在于:第一,它们都能检测出所有送检的不合格产品;第二,都仍有恰好3%的误检率:第三,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现在把这两个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使得被该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产品检验系统的误检率为0。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上述推理?
A.上述推理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
B.上述推理很强,但不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为结论提供了很强的证据,但附加的信息仍可能削弱该论证。
C.上述推理很弱,前提尽管与结论相关,但最多只为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根据。
D.上述推理的前提中包含矛盾。
E.该推理不能成立,因为它把某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的根据,当作充分条件的根据。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不妨把上述甲乙两个系统所合并成的系统称为系统丙。 由题干,对于甲乙两个系统中的任一系统: 测定为合格的产品实际上都是合格产品; 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中,实际上有3%是合格产品,属误检; 甲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乙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同样,乙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甲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 因此,任意一批产品,如果分别经过甲乙两个系统的检验,那么,其中的不合格产品,包括并且只包括两个系统都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 由题干,丙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因此,其误检率为0。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E.指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本题属于指出推理缺陷。
题干所反驳的观点的结论是:到21世纪,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
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都反映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小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
试问,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提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
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
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
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洪水并没有都被彻底制服。
E.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且不说洪水是不是被人类彻底制服,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小王认为肆虐的洪水被人们制住而变害为利是改造规律的体现,其实这是人类运用规律的体现。精明的经营者也只是掌握了价值规律然后为我所用,怎么可能改造价值规律呢?价值规律若能被人随意改造那就不叫“规律”了(注意:这与选项E并不同)。所以,选C。
逻辑应用法-行测电子教材(4)
(四)逻辑错误或推理评价
逻辑错误型考题较多地出现在早期的逻辑考试中,近来已不再考类似的考题。因为在大纲中已规定“不考察逻辑学的专门知识”,所以,直接判断逻辑错误的考题今后应该不会再出现。今后要考对逻辑错误的辨析,也只能考逻辑错误的类比,比如问你“题干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下列备选项中的哪一项最为类似?”也就是让考生比较题干和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相同或不同。这类逻辑错误类比型考题本书已把其归到下一节“类比与推理结构比较”。
另外,要求考生评价推理过程或指出推理缺陷的考题是今后这类考题的方向,这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在产品检验中,误检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不合格产品下为合格:二是把合格产品定为不合格。有甲乙两个产品检验系统,它们依据的是不同的原理,但共同之处在于:第一,它们都能检测出所有送检的不合格产品;第二,都仍有恰好3%的误检率:第三,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现在把这两个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使得被该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产品检验系统的误检率为0。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上述推理?
A.上述推理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
B.上述推理很强,但不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为结论提供了很强的证据,但附加的信息仍可能削弱该论证。
C.上述推理很弱,前提尽管与结论相关,但最多只为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根据。
D.上述推理的前提中包含矛盾。
E.该推理不能成立,因为它把某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的根据,当作充分条件的根据。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不妨把上述甲乙两个系统所合并成的系统称为系统丙。 由题干,对于甲乙两个系统中的任一系统: 测定为合格的产品实际上都是合格产品; 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中,实际上有3%是合格产品,属误检; 甲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乙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同样,乙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甲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 因此,任意一批产品,如果分别经过甲乙两个系统的检验,那么,其中的不合格产品,包括并且只包括两个系统都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 由题干,丙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因此,其误检率为0。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E.指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本题属于指出推理缺陷。
题干所反驳的观点的结论是:到21世纪,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
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都反映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小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
试问,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提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
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
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
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洪水并没有都被彻底制服。
E.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且不说洪水是不是被人类彻底制服,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小王认为肆虐的洪水被人们制住而变害为利是改造规律的体现,其实这是人类运用规律的体现。精明的经营者也只是掌握了价值规律然后为我所用,怎么可能改造价值规律呢?价值规律若能被人随意改造那就不叫“规律”了(注意:这与选项E并不同)。所以,选C。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