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2021年度热词与2022热点话题
2021年度热词:
2021年,面对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全国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六稳”“六保”,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在稳住中国经济这个大局目标下,“六稳”“六保”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首要关键词。
绿色低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各省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落实中央及各部门出台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安徽、甘肃、重庆等12个省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林长制,其中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林长制法规》,为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吉林、宁夏、山西等多个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四川省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天津市出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并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贷”“碳票”工作。因此,绿色成为“十四五”开局最动人的底色。
2021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北京京西、河北唐山等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纳入“十四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政策范围。随着多样化“产业转型升级”措施的落地,各地实现了动能转换提速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是2021年各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受全球疫情冲击,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2021年全国各省把保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多种助企纾困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建设,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实落地,减轻了上亿市场主体的负担,增强了韧性,为应对困难挑战,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焦点之一。
2021年,全国共有21个城市进入了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30余个省市地区累计出台百余条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实施,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重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成为2021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省狠抓疫情防控不放松,积极落实各项精准防控措施,各级政府干部认真排查、联防联控,实施群防群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2021年以来,我国大规模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效遏制了局部地区疫情扩散。这一年,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扎实开展,较好地推进了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解决了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为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积累了经验,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定有序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首次公布,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指导方针,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国各省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双减”是202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的一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2021年,全国各省积极开展“双减”试点工作,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考试招生改革等方面,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小学生学业评价等相关措施,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且成效显著。2021年,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两新一重”建设是以民生为导向,支撑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2021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聚焦“两新一重”,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布局重点项目建设。“两新一重”连续两年成为政府工作的关键词之一。
2022热点话题:
数字经济
2022年1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从2020年的7.8%增加到10%,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规划》部署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重点任务。《规划》提出,要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增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近来一段时间,有关反拐卖、反家暴等话题讨论热度或持续高涨。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3月2日召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公安部要求,要集中摸排一批线索,特别是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聋哑残疾等妇女儿童要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公安部要求,要深刻认识当前拐卖犯罪新形势新特点,重拳出击、多措并举,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作为今年重点任务来抓,迅速掀起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新高潮,快侦快破拐卖现案,全力侦破拐卖积案,严惩一批拐卖犯罪分子,解救一批被拐妇女儿童,坚决铲除拐卖犯罪滋生土壤,建立完善预防、打击、救助、安置一体化工作机制。
“双碳”目标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案》部署了十大重点工程,包括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
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文件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2008年百年奥运梦圆,到2022年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大家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关注,更凸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表达与鲜活实践。北京冬奥会奏响“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华彩乐章,也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各国唯有团结一心、携手合作,一起向未来,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时事一点通
链接:https://www.ssydt.com/article/67230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年度热词:
2021年,面对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全国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六稳”“六保”,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在稳住中国经济这个大局目标下,“六稳”“六保”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首要关键词。
绿色低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各省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落实中央及各部门出台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安徽、甘肃、重庆等12个省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林长制,其中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林长制法规》,为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吉林、宁夏、山西等多个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四川省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天津市出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并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贷”“碳票”工作。因此,绿色成为“十四五”开局最动人的底色。
2021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北京京西、河北唐山等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纳入“十四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政策范围。随着多样化“产业转型升级”措施的落地,各地实现了动能转换提速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是2021年各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受全球疫情冲击,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2021年全国各省把保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多种助企纾困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建设,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实落地,减轻了上亿市场主体的负担,增强了韧性,为应对困难挑战,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焦点之一。
2021年,全国共有21个城市进入了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30余个省市地区累计出台百余条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实施,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重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成为2021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省狠抓疫情防控不放松,积极落实各项精准防控措施,各级政府干部认真排查、联防联控,实施群防群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2021年以来,我国大规模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效遏制了局部地区疫情扩散。这一年,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扎实开展,较好地推进了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解决了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为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积累了经验,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定有序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首次公布,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指导方针,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国各省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双减”是202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的一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2021年,全国各省积极开展“双减”试点工作,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考试招生改革等方面,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小学生学业评价等相关措施,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且成效显著。2021年,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两新一重”建设是以民生为导向,支撑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2021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聚焦“两新一重”,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布局重点项目建设。“两新一重”连续两年成为政府工作的关键词之一。
2022热点话题:
数字经济
2022年1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从2020年的7.8%增加到10%,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规划》部署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重点任务。《规划》提出,要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增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近来一段时间,有关反拐卖、反家暴等话题讨论热度或持续高涨。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3月2日召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公安部要求,要集中摸排一批线索,特别是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聋哑残疾等妇女儿童要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公安部要求,要深刻认识当前拐卖犯罪新形势新特点,重拳出击、多措并举,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作为今年重点任务来抓,迅速掀起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新高潮,快侦快破拐卖现案,全力侦破拐卖积案,严惩一批拐卖犯罪分子,解救一批被拐妇女儿童,坚决铲除拐卖犯罪滋生土壤,建立完善预防、打击、救助、安置一体化工作机制。
“双碳”目标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案》部署了十大重点工程,包括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
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文件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2008年百年奥运梦圆,到2022年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大家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关注,更凸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表达与鲜活实践。北京冬奥会奏响“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华彩乐章,也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各国唯有团结一心、携手合作,一起向未来,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时事一点通
链接:https://www.ssydt.com/article/6723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