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中的古代著名战役(一)

2024-01-30 来源:

一、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三皇五帝时期,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场战役。

华夏部落的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部落的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炎黄二帝取得了涿鹿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黄帝成为中华文化的人文初祖。

二、鸣条之战

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

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

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三、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由于帝辛也就是商纣王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兵败自焚。

成语典故:“临阵倒戈”,战斗开始后商朝军队调转戈头反攻纣王。

四、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等到第三次齐军攻击的时候,曹刿才让出战,因为齐军连续出击两次都没能得手,此时士气明显跟不上了,于是鲁庄公下令出击,果然大败齐军,这就是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成语典故:一鼓作气。

鲁国凭借三万兵力大破齐军三十万,不仅书写了一段传奇,为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弱军战胜强军有名战例。

五、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役——晋文公取得霸主地位。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退了九十里。楚王觉得晋文公讲信义,放心前进,结果被晋国诱敌深入,反面包围,从而大败。

成语典故:退避三舍。

六、吴越争霸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

此战,吴王夫差不听伍员之言,养虎为患,终遭灭国。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并听取谋臣文种、范蠡之言,主要靠谋略制胜;亲齐、结晋、联楚的外交策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春秋末期的战争,已发展为智战。这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忘记耻辱,最后勾践灭了吴国,结束了吴越之间20多年的争战,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成语典故: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七、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既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可以说是两个统帅之间的较量,即齐国的孙膑和魏国的庞涓。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同门师兄弟,后来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之后,孙膑去投奔他,但是庞涓心眼比较小,嫉妒孙膑,怕有一天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就挑拨离间,让孙膑在魏国混不下去,孙膑就来到了齐国。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成语典故:围魏救赵。

八、马陵之战

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但未全歼魏军。

成语典故:减灶诱敌。

九、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发生的战略决战。

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毫无疑问,秦国大败赵军,赵国40多万人被坑杀。各诸侯国从此再无力与秦国抗衡,接下来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就很顺风顺水。长平之战为秦朝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成语典故: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测试题

1.(单选题)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下列属于以弱胜强战役的是(  )。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官渡之战

2.(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鸣条之战,商灭了夏,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B.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翦所率的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

C.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最终东晋打败前秦,制止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D.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3.(单选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这幅对联有关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

4.(单选题)"纸上谈兵"指的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成语来自战国时(  )的故事。

A.赵奢

B.赵括

C.韩信

D.张良

答案:D B B B

一、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三皇五帝时期,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场战役。

华夏部落的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部落的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炎黄二帝取得了涿鹿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黄帝成为中华文化的人文初祖。

二、鸣条之战

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

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

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三、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由于帝辛也就是商纣王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兵败自焚。

成语典故:“临阵倒戈”,战斗开始后商朝军队调转戈头反攻纣王。

四、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等到第三次齐军攻击的时候,曹刿才让出战,因为齐军连续出击两次都没能得手,此时士气明显跟不上了,于是鲁庄公下令出击,果然大败齐军,这就是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成语典故:一鼓作气。

鲁国凭借三万兵力大破齐军三十万,不仅书写了一段传奇,为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弱军战胜强军有名战例。

五、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役——晋文公取得霸主地位。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退了九十里。楚王觉得晋文公讲信义,放心前进,结果被晋国诱敌深入,反面包围,从而大败。

成语典故:退避三舍。

六、吴越争霸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

此战,吴王夫差不听伍员之言,养虎为患,终遭灭国。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并听取谋臣文种、范蠡之言,主要靠谋略制胜;亲齐、结晋、联楚的外交策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春秋末期的战争,已发展为智战。这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忘记耻辱,最后勾践灭了吴国,结束了吴越之间20多年的争战,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成语典故: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七、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既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可以说是两个统帅之间的较量,即齐国的孙膑和魏国的庞涓。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同门师兄弟,后来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之后,孙膑去投奔他,但是庞涓心眼比较小,嫉妒孙膑,怕有一天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就挑拨离间,让孙膑在魏国混不下去,孙膑就来到了齐国。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成语典故:围魏救赵。

八、马陵之战

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但未全歼魏军。

成语典故:减灶诱敌。

九、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发生的战略决战。

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毫无疑问,秦国大败赵军,赵国40多万人被坑杀。各诸侯国从此再无力与秦国抗衡,接下来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就很顺风顺水。长平之战为秦朝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成语典故: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测试题

1.(单选题)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下列属于以弱胜强战役的是(  )。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官渡之战

2.(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鸣条之战,商灭了夏,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B.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翦所率的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

C.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最终东晋打败前秦,制止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D.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3.(单选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这幅对联有关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

4.(单选题)"纸上谈兵"指的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成语来自战国时(  )的故事。

A.赵奢

B.赵括

C.韩信

D.张良

答案:D B B B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