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教师招聘:公基非法背诵手册(3)

2025-02-15 来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6.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37.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38.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9.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42.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

43.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

44.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45.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所在。

4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48.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最根本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49.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50.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5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2.经济基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衡量社会制度的标志。

53.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6.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37.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38.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9.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42.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

43.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

44.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45.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所在。

4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48.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最根本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49.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50.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5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2.经济基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衡量社会制度的标志。

53.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