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常考人物之王守仁

2022-10-01 来源:

一、考情分析

常以单、多选择、判断的形式出现考题。

二、人物背景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三、理论基础

1.文学

《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

2.书法

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3.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并不在心外,而是存在于心中,心即理。同时,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王守仁认为良知具有以下这些特点:首先,它与生俱来;其次,它为人人所具有;再次,它不会泯灭。不过,良知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在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守仁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王守仁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他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因此,他把明人伦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所谓人伦,在王守仁看来,即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王守仁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论,虽然并没有超出儒家思孟学派的一贯主张,然而,他在当时士人皆驰骛于记诵辞章,重功利而轻修养的社会风气中,重新强调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方法上,王守仁以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强调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对于道德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他提出下列四个基本主张: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贵于改过。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王守仁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因而,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地长进,好比时雨春风滋润草木一样,日长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

4、著作

《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作品收录于《明史》《古文观止》。

四、题目练习

【单项选择题】王守仁主张,我辈致知,只是个随人分限所及,这种教育主张体现( )。

A.量力施教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启发性

【答案】A。解析:王守仁提倡儿童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躐等。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

相信通过上述的理论学习和题目练习,大家对于该模块的知识点已经十分清楚了。后续我们会一起学习更多的知识!

一、考情分析

常以单、多选择、判断的形式出现考题。

二、人物背景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三、理论基础

1.文学

《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

2.书法

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3.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并不在心外,而是存在于心中,心即理。同时,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王守仁认为良知具有以下这些特点:首先,它与生俱来;其次,它为人人所具有;再次,它不会泯灭。不过,良知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在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守仁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王守仁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他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因此,他把明人伦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所谓人伦,在王守仁看来,即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王守仁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论,虽然并没有超出儒家思孟学派的一贯主张,然而,他在当时士人皆驰骛于记诵辞章,重功利而轻修养的社会风气中,重新强调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方法上,王守仁以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强调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对于道德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他提出下列四个基本主张: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贵于改过。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王守仁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因而,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地长进,好比时雨春风滋润草木一样,日长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

4、著作

《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作品收录于《明史》《古文观止》。

四、题目练习

【单项选择题】王守仁主张,我辈致知,只是个随人分限所及,这种教育主张体现( )。

A.量力施教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启发性

【答案】A。解析:王守仁提倡儿童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躐等。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

相信通过上述的理论学习和题目练习,大家对于该模块的知识点已经十分清楚了。后续我们会一起学习更多的知识!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