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之德育的原则

2023-07-29 来源:

一、导向性原则
    原则含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判断方法:在这个原则中我们要注意抓关键词:理想性和方向性
    (2)运用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背诵口诀:政治目标要实现
    

二、疏导原则
    原则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判断方法:
    判断案例是否运用了疏导性原则的三个标准
    标准一:案例中有对学生“晓之以理”的关键词(说服、说理、苦口婆心、劝导、谈心),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标准二:案例中有教师对学生表扬鼓励的关键词句(表扬、赏识、激励、称赞、赞许),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标准三:案例中含有对学生“因势利导”的关键信息,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如教师根据学生某方面的特点(兴趣、志趣),委托他任务或职务(如担任卫生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
    (2)常考俗语:俗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运用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背诵口诀: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原则含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1)判断标准:
    判断案例中教师教育方式是否有违这一原则的标准:
    ①案例中如果出现了老师不人道地体罚学生和心罚学生(训斥)等现象,则说明其只有严格要求,而缺乏尊重信任;
    ②如果案例中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犯错后迁就、姑息等现象。这说明其对学生只有尊重信任,而缺乏严格要求。
    这两种情况都是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2)运用要求:
    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背诵口诀:尊(尊重)旨(执行)。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判断标准:
    判别这一原则的标准:案例中出现了老师家访、与家长电话联系等这些关键信息时,通过微博、QQ、微信等联系这些关键信息时,可判定是与这一原则有关!
    (2)运用要求:
    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背诵口诀:家长和教师通过社会衔接

一、导向性原则
    原则含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判断方法:在这个原则中我们要注意抓关键词:理想性和方向性
    (2)运用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背诵口诀:政治目标要实现
    

二、疏导原则
    原则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判断方法:
    判断案例是否运用了疏导性原则的三个标准
    标准一:案例中有对学生“晓之以理”的关键词(说服、说理、苦口婆心、劝导、谈心),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标准二:案例中有教师对学生表扬鼓励的关键词句(表扬、赏识、激励、称赞、赞许),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标准三:案例中含有对学生“因势利导”的关键信息,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如教师根据学生某方面的特点(兴趣、志趣),委托他任务或职务(如担任卫生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
    (2)常考俗语:俗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运用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背诵口诀: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原则含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1)判断标准:
    判断案例中教师教育方式是否有违这一原则的标准:
    ①案例中如果出现了老师不人道地体罚学生和心罚学生(训斥)等现象,则说明其只有严格要求,而缺乏尊重信任;
    ②如果案例中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犯错后迁就、姑息等现象。这说明其对学生只有尊重信任,而缺乏严格要求。
    这两种情况都是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2)运用要求:
    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背诵口诀:尊(尊重)旨(执行)。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判断标准:
    判别这一原则的标准:案例中出现了老师家访、与家长电话联系等这些关键信息时,通过微博、QQ、微信等联系这些关键信息时,可判定是与这一原则有关!
    (2)运用要求:
    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背诵口诀:家长和教师通过社会衔接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