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简答题汇总(14)

2023-10-28 来源:

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时期(0-1岁),或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的阶段;

2.婴儿后期(2-3岁),或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的阶段;

3.幼儿期(4-5岁),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

4.儿童期(6-11岁),这是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阶段;

5.青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6.成人前期(18-25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

7.成人中期(25-60岁),这是获得创造力感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

8.成人后期(60岁以上),这是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避罚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好孩子取向)、遵守法规取向)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首先要了解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水平发生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取下一个阶段的判断方式是否合理;

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前道德教育的目标。

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时期(0-1岁),或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的阶段;

2.婴儿后期(2-3岁),或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的阶段;

3.幼儿期(4-5岁),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

4.儿童期(6-11岁),这是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阶段;

5.青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6.成人前期(18-25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

7.成人中期(25-60岁),这是获得创造力感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

8.成人后期(60岁以上),这是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避罚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好孩子取向)、遵守法规取向)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首先要了解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水平发生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取下一个阶段的判断方式是否合理;

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前道德教育的目标。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