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2.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
D.知识中心论
3.“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训练方法中的( )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4.认为学习迁移应注重注意、记忆、推理、思维、判断等心理能力形式的训练而不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理论是( )
A.认知结构说
B.概括化迁移说
C.认知策略迁移说
D.官能训练说
5.某老师对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说:“你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该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哪一要求(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二、多选题
1.欧洲封建时代的教育主要分为( )
A.宫廷教育
B.僧侣教育
C.社会教育
D.世俗教育
2.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
A.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C.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鹤立鸡群”现象反映的是( )
A.感觉对比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选择性
D.兴趣
4.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有( )
A.人类的学习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
B.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C.人类的学习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
D.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5.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 )
A.问题阶段
B.计划阶段
C.研究阶段
D.解释阶段
E.反思阶段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教育的历史性即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2.A【解析】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3.D【解析】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4.D【解析】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这些官能包括注意、意志、记忆、知觉、想象、推断、判断等,不同的官能都是一个个的实体,它们的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这种理论认为,掌握知识是次要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5.B【解析】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题干中的老师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二、多选题
1.BD【解析】欧洲封建时代教育具有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形成了世俗封建主与僧侣封建主两个由不同的权利系统构成的统治阶级。在教育上,他们有着各自的教育系统,即世俗封建教育和僧侣封建教育。
2.ABC【解析】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3.ABC【解析】“鹤立鸡群”的意思是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这个成语反映的现象有感觉对比、无意注意和注意的选择性。
4.BCD【解析】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动物的学习仅仅是掌握个体经验,而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所以A项错误。(3)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5.ABCDE【解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