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点梳理:课程(1)

2024-04-24 来源:

课程

一、课程定义(填空)

1、课程广义: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2、课程狭义:学校为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 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二、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论述)

1、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发展

(1)生产力发展影响学校课程门类

(2)生产力发展影响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生产力发展对课程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不直接作用于课程

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发展

(1)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决定课程的管理和课程方向

(2)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一定社会的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影响着课程内容、范围和有关思想、道德课程的设立

(3)政治经济制度对课程的影响具有直接性,规定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在学校课程的反映

3、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影响课程

5、课程理论影响课程

三、课程分类(论述)

1、不同标准下的课程分类

(1)从课程管理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从课程组织核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3)从学生学习选择: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

(4)从课程存在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学科课程:

(1)定义:又称分科课程,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期限,很多国家都采用学科课程

(2)特点

<1> 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 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 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3)优缺点

<1> 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掌握经验知识

<2> 缺点:不能完全照顾学生需要兴趣,不利于学生社会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发展,而且学科分的太细,不利于学会综合把握世界的联系

3、活动课程

(1)定义:指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卢梭提出,杜威形成完整系统理论

(2)特点

<1> 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 以儿童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3)优缺点

<1> 优点: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学生活动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能力

<2> 缺点:学生获得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播文化遗产

4、综合课程

(1)定义:指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1912年怀特海提出

(2)分类:

<1> 融合课程: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学科

<2> 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

<3> 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

(3)优缺点

<1> 优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缺点:教科书编写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

5、隐性课程

(1)定义:一般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

(2)组成:

<1> 学校的物质环境

<2> 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

<3>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3)特点

<1> 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

<2> 空间的广泛性

<3> 内容的全面性

6、必修课程

(1)定义: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统一要求

(2)特点:统一性、强制性

7、选修课程

(1)定义: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是否学习的课程,照顾学生的差异性

(2)特点:选择性、多样性

8、国家课程

(1)定义: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级课程

(2)特点:强制性

9、地方课程

(1)定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是二级课程

(2)特点:区域性、本土性

10、学校课程

(1)定义: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理由各种资源开发多样性、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课程

一、课程定义(填空)

1、课程广义: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2、课程狭义:学校为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 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二、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论述)

1、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发展

(1)生产力发展影响学校课程门类

(2)生产力发展影响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生产力发展对课程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不直接作用于课程

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发展

(1)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决定课程的管理和课程方向

(2)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一定社会的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影响着课程内容、范围和有关思想、道德课程的设立

(3)政治经济制度对课程的影响具有直接性,规定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在学校课程的反映

3、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影响课程

5、课程理论影响课程

三、课程分类(论述)

1、不同标准下的课程分类

(1)从课程管理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从课程组织核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3)从学生学习选择: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

(4)从课程存在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学科课程:

(1)定义:又称分科课程,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期限,很多国家都采用学科课程

(2)特点

<1> 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 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 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3)优缺点

<1> 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掌握经验知识

<2> 缺点:不能完全照顾学生需要兴趣,不利于学生社会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发展,而且学科分的太细,不利于学会综合把握世界的联系

3、活动课程

(1)定义:指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卢梭提出,杜威形成完整系统理论

(2)特点

<1> 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 以儿童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3)优缺点

<1> 优点: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学生活动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能力

<2> 缺点:学生获得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播文化遗产

4、综合课程

(1)定义:指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1912年怀特海提出

(2)分类:

<1> 融合课程: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学科

<2> 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

<3> 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

(3)优缺点

<1> 优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缺点:教科书编写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

5、隐性课程

(1)定义:一般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

(2)组成:

<1> 学校的物质环境

<2> 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

<3>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3)特点

<1> 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

<2> 空间的广泛性

<3> 内容的全面性

6、必修课程

(1)定义: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统一要求

(2)特点:统一性、强制性

7、选修课程

(1)定义: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是否学习的课程,照顾学生的差异性

(2)特点:选择性、多样性

8、国家课程

(1)定义: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级课程

(2)特点:强制性

9、地方课程

(1)定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是二级课程

(2)特点:区域性、本土性

10、学校课程

(1)定义: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理由各种资源开发多样性、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