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命题作文——批判/传统文化

2024-04-29 来源:

一、综素作文常考主题之“批判质疑”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批判”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例如“批判虚无主义”。二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例如“批判地继承文学艺术遗产”。综合这两个方面,“批判”的意思可以概括为:分析判别、评论好坏、辨明问题、否弃错误。《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质疑”就是“提出疑问”。所谓批判质疑,是指对思想、言论或行为的性质、价值、真实性和精确性等进行个人判断和合理决策的思维方式。批判质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批判质疑的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一)名人名言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宋)朱熹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宋)陆九渊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

·在每一个当代,知识分子都是对当代有话要说的,不批判、不谏言,就不是知识分子。——朱天文

·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作为人的良知,作为世道人心的捍卫和坚守,作为作家的尊严和责任。——麦家

·批判与爱,缺一不可。而价值尺度是一个极为要紧的东西。没有价值尺度,你的批判就是骂街;没有价值尺度,你的爱也只能是花痴。——毕飞宇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法国)巴尔扎克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二)故事事例

1.戴震难师

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答:“南宋。”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答:“东周。”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老师无言以对。

2.彭德怀的自我批评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襟怀坦白,从不争功诿过、文过饰非。他要求别人严,要求自己更严,时常自警自省。1948年,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下,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在瓦子街地区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取得了歼敌24000人的巨大胜利。

对于这次战斗,彭德怀很是满意。在从前线阵地回指挥所的路上,彭德怀一向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一边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边哼着湖南小调,突然,他停住了脚步,把皮带往左手掌上一打,自言自语地说:“彭德怀啊,可不敢骄傲,不敢骄傲啊!”

在西府战役中,我军有的部队打得不顺手,遭受一些损失。彭德怀在总结战斗经验的会议上,首先进行了严格的自我批评。

他右手指着自己的额头说:“彭德怀呀彭德怀,你学的马列主义哪里去了?怎么只看到胡马两家有矛盾的一面,却忽视了胡马两家在反共问题上的一致性。我们在看问题上,就不像毛主席那样辩证,还要好好的学啊!”他的自我批评精神令人感动。

3.聂利发现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4.柏拉图质疑老师

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5.伽利略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伽利略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综素作文常考主题之“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一)名人名言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宋)朱熹

·海内志士,发愤扼腕。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清)张之洞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可以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可以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胡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

·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英国)汤因比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里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二)故事事例

1.“00后”青年的舞狮梦:推广传统技艺,传承文化自信

刘超杰是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武术队舞狮团里的一名“狮头”,学习南狮已有3年时间,“刚入学时看到舞狮团师兄师姐的一招一式,觉得很有趣,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刘超杰所在的舞狮团于2011年创建,现有队员40余名。南狮起源于广东佛山,狮头色彩艳丽,头上扎有一只角,威猛粗犷,令人警醒,因此又称“醒狮”。

“师傅经常提醒我们动作规范、避免受伤,但小伤还是在所难免。比如手臂、手腕因长时间托举而酸胀无力,手指和后颈与狮头内竹条骨架摩擦划伤,没有控制好落地动作也会导致脚崴、腰伤。”刘超杰说。“南狮重写意,形似更要神似,要把喜、怒、哀、乐、动、静、惊、疑这八种形态表演得惟妙惟肖也是不易。”陈文洁说,舞南狮时还要注意配合音乐的节奏,每一个鼓点、动作与形态都有着不同的套路动作。

刘超杰直言,学舞狮的初衷本是为了体验快乐和掌握技能,如今却收获到更多宝贵的东西。他所在的团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来自韩国的教练崔秉珍热爱中华文化,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解惑,关爱着每一个队员。最重要的是,崔秉珍还会让学生知道舞狮背后的文化。“我们训练时会先行‘抱拳礼’,武德为先,队员间互敬互爱,师兄弟之间讲究传帮带,尊师重道等品质。”慢慢深入舞狮这一行后,刘超杰也理解到舞狮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随之更加深厚。

随着时代的发展,崔秉珍领衔的舞狮团还不断将创新元素融入表演中。最近他们创作的“狮子买奶茶”“狮子蹦迪”等充满时代感的节目,也深受观众喜爱,成了一个“网红团”。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让我们前去教学。”刘超杰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狮能强身健体、培养团体协作、传承文化自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传承和推广舞狮技艺。”

2.“90后”姑娘爱上藏族雕版技艺:要用创意“点亮”非遗文化

“90后”姑娘刘婧的包里总是带着一把小刀。这是她两年前在四川德格印经院学习藏族雕版技艺时的雕刻用刀。正是这把雕刻刀,将她与藏文化紧密地连接起来。如今,她用这把刀创作雕版作品,也时时琢磨着将传统的藏族非遗文化与新潮、时尚“链接”起来。

“第一次见到这块印版,觉得太美了。”在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刘婧被精湛的藏族雕版技艺所震撼。遗憾的是,这幅《千手观音》老印版历经数百年时间,线条磨损严重,画面已经模糊不清,无法再使用。“如果就此绝版太可惜了”,刘婧下定决心把这块印版复刻出来。

出于消防原因,德格印经院至今没有通电。每天太阳升起,刘婧便盘腿而坐埋头雕刻,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从线条歪斜到圆润流畅,她在看似枯燥的雕刻中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其中。此后印版又经过涂酥油、清洗、晾晒等工序,半年时间过去,她从短袖换上羽绒服,一块1:1复刻的《千手观音》印版诞生。

刘婧复刻的《千手观音》已被德格印经院收藏,并接替老印版继续印刷使用。“这是时隔数百年的对话,新老交替也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刘婧说,在创作过程中,自己心在刀尖,心无旁骛,也更深地感悟到“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会通往智慧”。

“藏族雕版技艺保护、传承刻不容缓,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也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刘婧说,当前传承技艺的重要性仍未被充分认知,一些古老的印版得不到充分保护出现损毁,年轻人也因为这项技艺枯燥、收益不高而兴趣寥寥。这些都成为藏族雕版技艺传承路上的障碍。

作为藏族雕版技艺的爱好者,刘婧曾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做一个潜心雕刻的“手艺人”。但她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更重要的是搭建起平台和渠道,让藏族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看到”,“我不能只是自己受益”。“藏族雕版技艺不能一直是过去的样子,要穿上时尚的外衣。文创,不能只有文化,更要有创意。”刘婧介绍,目前她也尝试以藏族雕版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她说,希望有一天,通过创意产品、办展等方式,让藏族雕版技艺、藏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3.走近画家王平:结奥运之缘,扬文化自信

2019年除夕,在“为奥运喝彩”活动的首个海外专场——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国红”系列活动中,王平与一众中国画家联合创作了一幅山水画。画作以中国画的笔触,勾勒了博物馆于奥运氛围中迎接中国新年的景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更是亲笔为画作上的奥运圣火绘上了颜色。

说起这次与奥运的近距离接触,王平认为奥运文化给予了中国画题材上的拓展,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

“我自己非常喜欢锻炼,我认为美术与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奥运会、冬奥会的内容增加了中国画的内涵,对中国画题材的拓展更有借鉴意义。”谈到自己与学生赴崇礼雪场、首钢大跳台写生的经历,王平深觉中国画与体育运动发展相互成就。“若无奥运,我们就不会去思考这样的题材。”他认为,中国画通过体育这样大众化的活动得到了更多展现的机会,而体育及奥运精神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得以进一步普及。

谈及传统中国画,王平难掩激动。“现在国家强调‘文化自信’,对整个民族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学习中国画、传统文化应是创作底色。”王平认为,过去一些中国画以西方的写实主义为瞻仰,形成了大量的现代水墨,但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上却有失本色。

王平的画作是典型的传统中国画。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更加要有精气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创作时不应总着眼西方,而应向更深的中国文化中去探究。”他坦言,文化的自信,让中国有能力也应该把更丰富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包括通过与奥运和体育的结合,让底蕴深厚、大气自信的中国文化散发出新时代更加独特的魅力。

一、综素作文常考主题之“批判质疑”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批判”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例如“批判虚无主义”。二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例如“批判地继承文学艺术遗产”。综合这两个方面,“批判”的意思可以概括为:分析判别、评论好坏、辨明问题、否弃错误。《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质疑”就是“提出疑问”。所谓批判质疑,是指对思想、言论或行为的性质、价值、真实性和精确性等进行个人判断和合理决策的思维方式。批判质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批判质疑的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一)名人名言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宋)朱熹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宋)陆九渊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

·在每一个当代,知识分子都是对当代有话要说的,不批判、不谏言,就不是知识分子。——朱天文

·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作为人的良知,作为世道人心的捍卫和坚守,作为作家的尊严和责任。——麦家

·批判与爱,缺一不可。而价值尺度是一个极为要紧的东西。没有价值尺度,你的批判就是骂街;没有价值尺度,你的爱也只能是花痴。——毕飞宇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法国)巴尔扎克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二)故事事例

1.戴震难师

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答:“南宋。”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答:“东周。”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老师无言以对。

2.彭德怀的自我批评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襟怀坦白,从不争功诿过、文过饰非。他要求别人严,要求自己更严,时常自警自省。1948年,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下,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在瓦子街地区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取得了歼敌24000人的巨大胜利。

对于这次战斗,彭德怀很是满意。在从前线阵地回指挥所的路上,彭德怀一向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一边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边哼着湖南小调,突然,他停住了脚步,把皮带往左手掌上一打,自言自语地说:“彭德怀啊,可不敢骄傲,不敢骄傲啊!”

在西府战役中,我军有的部队打得不顺手,遭受一些损失。彭德怀在总结战斗经验的会议上,首先进行了严格的自我批评。

他右手指着自己的额头说:“彭德怀呀彭德怀,你学的马列主义哪里去了?怎么只看到胡马两家有矛盾的一面,却忽视了胡马两家在反共问题上的一致性。我们在看问题上,就不像毛主席那样辩证,还要好好的学啊!”他的自我批评精神令人感动。

3.聂利发现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4.柏拉图质疑老师

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5.伽利略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伽利略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综素作文常考主题之“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一)名人名言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宋)朱熹

·海内志士,发愤扼腕。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清)张之洞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可以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可以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胡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

·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英国)汤因比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里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二)故事事例

1.“00后”青年的舞狮梦:推广传统技艺,传承文化自信

刘超杰是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武术队舞狮团里的一名“狮头”,学习南狮已有3年时间,“刚入学时看到舞狮团师兄师姐的一招一式,觉得很有趣,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刘超杰所在的舞狮团于2011年创建,现有队员40余名。南狮起源于广东佛山,狮头色彩艳丽,头上扎有一只角,威猛粗犷,令人警醒,因此又称“醒狮”。

“师傅经常提醒我们动作规范、避免受伤,但小伤还是在所难免。比如手臂、手腕因长时间托举而酸胀无力,手指和后颈与狮头内竹条骨架摩擦划伤,没有控制好落地动作也会导致脚崴、腰伤。”刘超杰说。“南狮重写意,形似更要神似,要把喜、怒、哀、乐、动、静、惊、疑这八种形态表演得惟妙惟肖也是不易。”陈文洁说,舞南狮时还要注意配合音乐的节奏,每一个鼓点、动作与形态都有着不同的套路动作。

刘超杰直言,学舞狮的初衷本是为了体验快乐和掌握技能,如今却收获到更多宝贵的东西。他所在的团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来自韩国的教练崔秉珍热爱中华文化,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解惑,关爱着每一个队员。最重要的是,崔秉珍还会让学生知道舞狮背后的文化。“我们训练时会先行‘抱拳礼’,武德为先,队员间互敬互爱,师兄弟之间讲究传帮带,尊师重道等品质。”慢慢深入舞狮这一行后,刘超杰也理解到舞狮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随之更加深厚。

随着时代的发展,崔秉珍领衔的舞狮团还不断将创新元素融入表演中。最近他们创作的“狮子买奶茶”“狮子蹦迪”等充满时代感的节目,也深受观众喜爱,成了一个“网红团”。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让我们前去教学。”刘超杰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狮能强身健体、培养团体协作、传承文化自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传承和推广舞狮技艺。”

2.“90后”姑娘爱上藏族雕版技艺:要用创意“点亮”非遗文化

“90后”姑娘刘婧的包里总是带着一把小刀。这是她两年前在四川德格印经院学习藏族雕版技艺时的雕刻用刀。正是这把雕刻刀,将她与藏文化紧密地连接起来。如今,她用这把刀创作雕版作品,也时时琢磨着将传统的藏族非遗文化与新潮、时尚“链接”起来。

“第一次见到这块印版,觉得太美了。”在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刘婧被精湛的藏族雕版技艺所震撼。遗憾的是,这幅《千手观音》老印版历经数百年时间,线条磨损严重,画面已经模糊不清,无法再使用。“如果就此绝版太可惜了”,刘婧下定决心把这块印版复刻出来。

出于消防原因,德格印经院至今没有通电。每天太阳升起,刘婧便盘腿而坐埋头雕刻,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从线条歪斜到圆润流畅,她在看似枯燥的雕刻中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其中。此后印版又经过涂酥油、清洗、晾晒等工序,半年时间过去,她从短袖换上羽绒服,一块1:1复刻的《千手观音》印版诞生。

刘婧复刻的《千手观音》已被德格印经院收藏,并接替老印版继续印刷使用。“这是时隔数百年的对话,新老交替也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刘婧说,在创作过程中,自己心在刀尖,心无旁骛,也更深地感悟到“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会通往智慧”。

“藏族雕版技艺保护、传承刻不容缓,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也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刘婧说,当前传承技艺的重要性仍未被充分认知,一些古老的印版得不到充分保护出现损毁,年轻人也因为这项技艺枯燥、收益不高而兴趣寥寥。这些都成为藏族雕版技艺传承路上的障碍。

作为藏族雕版技艺的爱好者,刘婧曾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做一个潜心雕刻的“手艺人”。但她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更重要的是搭建起平台和渠道,让藏族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看到”,“我不能只是自己受益”。“藏族雕版技艺不能一直是过去的样子,要穿上时尚的外衣。文创,不能只有文化,更要有创意。”刘婧介绍,目前她也尝试以藏族雕版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她说,希望有一天,通过创意产品、办展等方式,让藏族雕版技艺、藏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3.走近画家王平:结奥运之缘,扬文化自信

2019年除夕,在“为奥运喝彩”活动的首个海外专场——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国红”系列活动中,王平与一众中国画家联合创作了一幅山水画。画作以中国画的笔触,勾勒了博物馆于奥运氛围中迎接中国新年的景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更是亲笔为画作上的奥运圣火绘上了颜色。

说起这次与奥运的近距离接触,王平认为奥运文化给予了中国画题材上的拓展,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

“我自己非常喜欢锻炼,我认为美术与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奥运会、冬奥会的内容增加了中国画的内涵,对中国画题材的拓展更有借鉴意义。”谈到自己与学生赴崇礼雪场、首钢大跳台写生的经历,王平深觉中国画与体育运动发展相互成就。“若无奥运,我们就不会去思考这样的题材。”他认为,中国画通过体育这样大众化的活动得到了更多展现的机会,而体育及奥运精神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得以进一步普及。

谈及传统中国画,王平难掩激动。“现在国家强调‘文化自信’,对整个民族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学习中国画、传统文化应是创作底色。”王平认为,过去一些中国画以西方的写实主义为瞻仰,形成了大量的现代水墨,但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上却有失本色。

王平的画作是典型的传统中国画。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更加要有精气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创作时不应总着眼西方,而应向更深的中国文化中去探究。”他坦言,文化的自信,让中国有能力也应该把更丰富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包括通过与奥运和体育的结合,让底蕴深厚、大气自信的中国文化散发出新时代更加独特的魅力。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