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体现了( )的教育原则。
A.教学相长
B.启发诱导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2.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3.下列关于思维间接性表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加以反映
B.在对现实事物认知的基础上,做出某种预见
C.从部分事物的联系中,找出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D.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4.上位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即原有概念是从属概念,而新学习的概念是总括性概念。以下不属于上位学习的是( )
A.学完直角的概念之后再学习角的概念
B.学完盐酸的概念再学酸的概念
C.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D.学完鲸的习性再学哺乳动物的习性
5.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都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二、判断题
1.赫尔巴特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张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
2.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
3.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艾宾浩斯进一步发展。( )
4.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5.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C【讲师解析】《学记》中提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由此可知,针对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就需要通过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进行解决。
2.C【讲师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这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3.C【讲师解析】C项是思维概括性的表现。
4.C【讲师解析】C项属于下位学习。
5.B【讲师解析】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内在联系:(1)二者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2)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尽管直接目的有别。
二、判断题
1.×【讲师解析】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而卢梭等人主张自然教育,强调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2.×【讲师解析】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讲师解析】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和巴甫洛夫学派进一步发展。
4.×【讲师解析】少年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5.√【讲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