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2024-12-29 来源:

一、单选题

1.下列活动目标的表述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是()

A.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B.鼓励幼儿参与制作陀螺

C.教会幼儿使用玩具 D.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小(1)班的美术活动中,王老师让孩子们穿上了印有Kitty猫的围裙,这个围裙太有吸引力了,孩子们忍不住左摸摸,右看看,王老师几次提醒孩子们不要看围裙,集中注意听老师说话都没效果。这是因为围裙引起了幼儿()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选择 D.注意的分散

3.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社会性

4.英国幼儿学校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罗伯特·欧文 D.华生

5.午睡时,小玲指着墙上的一只虫子哇哇大哭,原来她被一只蜈蚣咬伤了。针对这种情况,当班老师应采取()的急救方法并立即报告幼儿园医务人员。

A.立即涂上食醋

B.立即用浓盐水或肥皂水多次冲洗伤口

C.立即用淡碱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

D.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挤出污血

二、判断题

1.提出整个教学法的是张雪门。()

2.超过标准体重4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3.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使用一般加压包扎法无效时可使用此法,止血效果较好。()

4.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属于艺术技能学习,不属于艺术创造范畴。()

5.记忆是人脑加工信息、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从儿童的角度表述,指明儿童通过学习达到的发展。常用“感受……”“理解……”“喜欢……”“参与……”“能够……”等方式表述。

2.D【解析】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俗语叫作分心。题干描述的现象引起了幼儿注意的分散。

3.C【解析】幼儿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这些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使幼儿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4.C【解析】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这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5.C【解析】蜈蚣越大,毒性越强,毒液呈酸性。被蜈蚣咬伤,应立即用淡碱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0%的氨水。

二、判断题

1.×【解析】陈鹤琴先生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被称为“整个教学法”。

2.×【解析】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3.√【解析】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使用一般加压包扎法无效时可使用此法,止血效果较好。使用此法时常用橡皮管、绷带、三角巾等。

4.×【解析】手工也有构思和设计阶段,要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学前儿童手工活动也属于艺术创造范畴。

5.√【解析】信息加工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即人脑加工信息、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记”和“忆”两方面。
一、单选题

1.下列活动目标的表述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是()

A.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B.鼓励幼儿参与制作陀螺

C.教会幼儿使用玩具 D.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小(1)班的美术活动中,王老师让孩子们穿上了印有Kitty猫的围裙,这个围裙太有吸引力了,孩子们忍不住左摸摸,右看看,王老师几次提醒孩子们不要看围裙,集中注意听老师说话都没效果。这是因为围裙引起了幼儿()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选择 D.注意的分散

3.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社会性

4.英国幼儿学校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罗伯特·欧文 D.华生

5.午睡时,小玲指着墙上的一只虫子哇哇大哭,原来她被一只蜈蚣咬伤了。针对这种情况,当班老师应采取()的急救方法并立即报告幼儿园医务人员。

A.立即涂上食醋

B.立即用浓盐水或肥皂水多次冲洗伤口

C.立即用淡碱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

D.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挤出污血

二、判断题

1.提出整个教学法的是张雪门。()

2.超过标准体重4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3.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使用一般加压包扎法无效时可使用此法,止血效果较好。()

4.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属于艺术技能学习,不属于艺术创造范畴。()

5.记忆是人脑加工信息、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从儿童的角度表述,指明儿童通过学习达到的发展。常用“感受……”“理解……”“喜欢……”“参与……”“能够……”等方式表述。

2.D【解析】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俗语叫作分心。题干描述的现象引起了幼儿注意的分散。

3.C【解析】幼儿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这些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使幼儿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4.C【解析】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这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5.C【解析】蜈蚣越大,毒性越强,毒液呈酸性。被蜈蚣咬伤,应立即用淡碱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0%的氨水。

二、判断题

1.×【解析】陈鹤琴先生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被称为“整个教学法”。

2.×【解析】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3.√【解析】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使用一般加压包扎法无效时可使用此法,止血效果较好。使用此法时常用橡皮管、绷带、三角巾等。

4.×【解析】手工也有构思和设计阶段,要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学前儿童手工活动也属于艺术创造范畴。

5.√【解析】信息加工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即人脑加工信息、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记”和“忆”两方面。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