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历史
一、考情分析
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在考试中考察频率较高,因此我们将知识点与习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备考。
二、知识呈现
三、知识巩固
1.“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 )。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
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3.下图是2015年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以亚洲Asia和非洲Africa的首字母“aa”组成“60”字样。促使第一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4.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上海APEC会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的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
——《走向历史的深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另起炉灶”是为了捍卫一个中国,故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排除A项。促进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项排除。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的是“一边倒”的方针,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B项。
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B项正确。A项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D两项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本题选B项。
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印尼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排除。所以本题选C项。
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A项正确。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排除B项。1919年,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排除C项。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A项。
5.【答案】
(1)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2)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3)该政策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企图;增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保障了国防安全;“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不具有广泛适用性。
一、考情分析
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在考试中考察频率较高,因此我们将知识点与习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备考。
二、知识呈现
三、知识巩固
1.“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 )。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
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3.下图是2015年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以亚洲Asia和非洲Africa的首字母“aa”组成“60”字样。促使第一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4.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上海APEC会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的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
——《走向历史的深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另起炉灶”是为了捍卫一个中国,故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排除A项。促进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项排除。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的是“一边倒”的方针,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B项。
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B项正确。A项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D两项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本题选B项。
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印尼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排除。所以本题选C项。
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A项正确。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排除B项。1919年,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排除C项。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A项。
5.【答案】
(1)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2)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3)该政策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企图;增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保障了国防安全;“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不具有广泛适用性。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