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流”是指( )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2.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3.幼儿把鱼的头和鹿的躯干画到一起,说“我画了一头‘鱼鹿’”。这种想象加工方式是( )
A.拟人化 B.夸张与强调 C.黏合 D.典型化
4皮亚杰认为,( )是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中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量的变化的过程。
A.平衡 B.成熟 C.顺应 D.同化
5.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二、多选题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
)
A.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D.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E.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
A.演示法 B.参观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E.练习法
3.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一般认为,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和维持功能
E.激励功能
4.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是( )
A.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B.思维的条理化
C.思维的逻辑化D.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下列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B.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C.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D.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E.从小学一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讲师解析】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而且是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但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影响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流”,成为现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所以,教育学发展的“流”是指教育理论。
2.A【讲师解析】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3.C【讲师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幼儿把鱼的头和鹿的躯干组合到一起成为“鱼鹿”,就是想象的黏合。
4.D【讲师解析】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中的认知过程。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它不能引起图式的质变,但影响图式的生长。A项,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B项,皮亚杰认为,成熟在于揭开新的可能性,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而如何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有赖于个体的练习和经验。C项,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5.C【讲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可知,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二、多选题
1.ACE【讲师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AB【讲师解析】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
3.BCD【讲师解析】动机具有如下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
4.AD【讲师解析】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ABCDE【讲师解析】基础教育课程强调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A项正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项正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C项正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D项正确。教育部于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E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