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4月2日)

2024-05-22 来源:

一、单选题

1.婴儿萌出乳牙的时间一般是出生后(  )

A.4个月

B.6~8个月

C.12个月

D.14个月

2.下列属于5~6岁儿童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3.下列哪一项不是3~4岁幼儿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典型表现(  )

A.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B.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

C.能用数词描述事物和动作。如:我有一本书

D.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

4.把评价作为一种决策过程,主张这一决策过程应当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几个环节构成。这一评价模式是(  )

A.外观评价模式

B.CIPP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

5.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  )

A.词语核心敏感期

B.语音核心敏感期

C.语义核心敏感期

D.语法核心敏感期

二、多选题

1.屈光不正可分为(  )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花

2.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门综合能力,包括(  )

A.交往能力

B.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与调节

C.对群体规则的认同

D.对社会情境的适应

3.幼儿园班级的人员构成包括(  )

A.教师

B.幼儿

C.保育员

D.园长

4.影响选择与确定单元主题的因素包括(  )

A.儿童

B.主题自身的特性

C.教师

D.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  )

A.文学欣赏

B.文学创造

C.文学写作

D.文学表现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乳牙的牙胚在胎儿5个月时钙化,一般于出生后6~8个月时萌出,2~2.5岁出齐,共20颗。

2.B【解析】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

3.B【解析】详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中的目标2。

4.B【解析】CIPP评价模式是由斯塔佛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课程评价不仅是对课程目标实现的状况做出判断,而且应当为课程改革服务。CIPP评价模式是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这四种评价英文名称首字母的缩写。

5.B【解析】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着语音,儿童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眼睛要看清东西,外界物体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折光系统的作用,物像必须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如果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或之后,视物就模糊,视力就不好,这就叫作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可分为近视、远视、散光、老花。

2.ABC【解析】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社会情境的判断能力,对自己在群体、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知能力,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以及融入新人际关系时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等等。

3.ABC【解析】幼儿园的班级人员构成包括教师、保育员以及幼儿。园长属于幼儿园的管理人员。

4.ABCD【解析】影响选择与确定单元主题的因素包括:(1)儿童;(2)主题自身的特性;(3)教师;(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5)已经开展过的主题;(6)学科知识。

5.AB【解析】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一、单选题

1.婴儿萌出乳牙的时间一般是出生后(  )

A.4个月

B.6~8个月

C.12个月

D.14个月

2.下列属于5~6岁儿童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3.下列哪一项不是3~4岁幼儿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典型表现(  )

A.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B.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

C.能用数词描述事物和动作。如:我有一本书

D.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

4.把评价作为一种决策过程,主张这一决策过程应当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几个环节构成。这一评价模式是(  )

A.外观评价模式

B.CIPP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

5.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  )

A.词语核心敏感期

B.语音核心敏感期

C.语义核心敏感期

D.语法核心敏感期

二、多选题

1.屈光不正可分为(  )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花

2.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门综合能力,包括(  )

A.交往能力

B.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与调节

C.对群体规则的认同

D.对社会情境的适应

3.幼儿园班级的人员构成包括(  )

A.教师

B.幼儿

C.保育员

D.园长

4.影响选择与确定单元主题的因素包括(  )

A.儿童

B.主题自身的特性

C.教师

D.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  )

A.文学欣赏

B.文学创造

C.文学写作

D.文学表现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乳牙的牙胚在胎儿5个月时钙化,一般于出生后6~8个月时萌出,2~2.5岁出齐,共20颗。

2.B【解析】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

3.B【解析】详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中的目标2。

4.B【解析】CIPP评价模式是由斯塔佛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课程评价不仅是对课程目标实现的状况做出判断,而且应当为课程改革服务。CIPP评价模式是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这四种评价英文名称首字母的缩写。

5.B【解析】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着语音,儿童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眼睛要看清东西,外界物体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折光系统的作用,物像必须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如果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或之后,视物就模糊,视力就不好,这就叫作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可分为近视、远视、散光、老花。

2.ABC【解析】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社会情境的判断能力,对自己在群体、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知能力,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以及融入新人际关系时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等等。

3.ABC【解析】幼儿园的班级人员构成包括教师、保育员以及幼儿。园长属于幼儿园的管理人员。

4.ABCD【解析】影响选择与确定单元主题的因素包括:(1)儿童;(2)主题自身的特性;(3)教师;(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5)已经开展过的主题;(6)学科知识。

5.AB【解析】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