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4月7日)

2024-05-22 来源:

一、单选题

1.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六三三制

2.“理论头头是道,行动不对号”“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违背了( )原则。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3.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面貌、自然景色、音乐、绘画等的记忆属于( )

A.动作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

4.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5.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教书育人

B.遵纪守法 

C.终身学习 

D.团结协作

二、判断题

1.施泰伦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

2.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概括为:“问题”“计划”“行动”和“反思”。( )

3.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

4.根据强化物的来源划分,食物、衣服等是一级强化物,名声、地位、权力等是二级强化物。( )

5.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的义务履行。(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系统。

2.B【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题干中的这两句话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

3.D【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面貌、自然景色、艺术品、音乐曲调、气味、味道等各种形象,在人们感知它们以后,都可以保持在头脑中。题干所述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运动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因此本题选D项。

4.D【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A【解析】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正反两个方面。正面:教书育人;反面:“不要误人子弟”。教师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二、判断题

1.×【解析】德国心理学家施泰伦明确地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即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武德沃斯)认为,虽然儿童的发展是其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这两种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与施泰伦的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2.×【解析】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3.√【解析】由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愿望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同。在同一课堂上,即使所学内容一样,学生也会因个人的知识经验而产生不同的解读和感悟,这体现了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4.√【解析】根据强化物的来源,可将强化物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但后来作为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配对的结果而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斯金纳箱里的灯光。斯金纳认为,对于人类来说,二级强化物包括对大量行为起强化作用的许多刺激(诸如特权、社会地位、权力、财富、名声等),这些大多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决定人类行为的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

5.√【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的义务履行。

一、单选题

1.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六三三制

2.“理论头头是道,行动不对号”“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违背了( )原则。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3.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面貌、自然景色、音乐、绘画等的记忆属于( )

A.动作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

4.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5.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教书育人

B.遵纪守法 

C.终身学习 

D.团结协作

二、判断题

1.施泰伦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

2.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概括为:“问题”“计划”“行动”和“反思”。( )

3.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

4.根据强化物的来源划分,食物、衣服等是一级强化物,名声、地位、权力等是二级强化物。( )

5.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的义务履行。(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系统。

2.B【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题干中的这两句话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

3.D【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面貌、自然景色、艺术品、音乐曲调、气味、味道等各种形象,在人们感知它们以后,都可以保持在头脑中。题干所述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运动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因此本题选D项。

4.D【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A【解析】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正反两个方面。正面:教书育人;反面:“不要误人子弟”。教师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二、判断题

1.×【解析】德国心理学家施泰伦明确地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即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武德沃斯)认为,虽然儿童的发展是其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这两种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与施泰伦的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2.×【解析】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3.√【解析】由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愿望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同。在同一课堂上,即使所学内容一样,学生也会因个人的知识经验而产生不同的解读和感悟,这体现了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4.√【解析】根据强化物的来源,可将强化物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但后来作为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配对的结果而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斯金纳箱里的灯光。斯金纳认为,对于人类来说,二级强化物包括对大量行为起强化作用的许多刺激(诸如特权、社会地位、权力、财富、名声等),这些大多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决定人类行为的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

5.√【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的义务履行。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