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卡特尔
C.孟禄
D.赞科夫
2.“拔苗助长”“超前补课”,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3.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心理学家表现最典型的智能最有可能是( )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人际智能
D.内省智能
4.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突然袭击式的考试或者测验,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不满。依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教师的这种做法违背的学习规律主要是(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效能律
5.下列不属于教育者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表现是( )
A.侵犯学生隐私权
B.侵犯学生入学权
C.侵犯学生活动权
D.侵犯学生人身自由权
二、多选题
1.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艺术
B.历史与社会
C.化学
D.道德与法治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 )不同。
A.评价目的
B.评价时间
C.评价主体
D.对评价结果的概括化程度
3.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有( )
A.学习需要
B.学习方法
C.学习期待
D.学习成绩
4.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B.教师的情绪状态
C.教师的领导方式
D.教师的教学方法
5.根据教学板书的地位分类,板书包括( )
A.基本板书
B.辅助式板书
C.对比式板书
D.板图式板书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A【解析】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教育一般不可“陵节而施”“拔苗助长”,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的异化,造成教育的负效应。
3.D【解析】自知智力,也称内省智力,指的是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它的中心成分是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区分,并以此指导行为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力量、弱点、期望和智力的了解。神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自知智力比较高。
4.A【解析】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这里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和成熟方面的准备,而是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学习的动机。准备律对教育的指导意义是: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5.B【解析】B项侵犯的是学生的受教育权而非人身权。
二、多选题
1.ABD【解析】C项属于分科课程。
2.ABD【解析】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目的、职能不同;(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报告听取人不同;(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4)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对评价结果概括化程度的要求不同。除了上述四项区别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的准则、标准、方法等方面也有些区别。
3.AC【解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4.ABCD【解析】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包括五个方面:(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4)教师的威信;(5)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优劣。
5.AB【解析】按板书地位,可将板书分为主板书、副板书。主板书,又称基本板书或中心板书;副板书又叫辅板书、辅助式板书、附属型板书、注释性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