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2.( )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学校在采取比较重大的措施时,要通过这种方式征求家长意见。
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独立谈话
3.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学者是( )
A.谢尔顿
B.荣格
C.威特金
D.霍利德
4.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哪个选项来解释( )
A.心理定势
B.迁移
C.酝酿效应
D.功能固着
5.福勒认为,当教师较多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和领导怎样看我”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成就
C.关注情境
D.关注自我发展
二、辨析题
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题干阐述的是选修课程的概念。
2.B【解析】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
3.B【解析】内外向的概念是由荣格提出来的,他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4.C【解析】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5.A【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