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2024-12-26 来源:

一、单选题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凯洛夫

2.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是(  )

A.教师

B.校长

C.专家

D.学生

3.学生听课时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符合(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4.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是(  )

A.消退抑制

B.分化抑制

C.无条件性抑制

D.先天性抑制

5.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  )

A.8小时以上

B.9小时

C.9小时以上

D.8小时

二、判断题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

2.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受到良好的德育,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

3.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较高。(  )

4.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5.师德的内涵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A【解析】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校本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师。

3.C【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生活中大量的“一心二用”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都属于注意的分配。

4.A【解析】消退抑制是指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

5.C【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提出,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二、判断题

1.√【解析】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2.×【解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低。

4.×【解析】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知行脱节等。

5.×【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但是师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单选题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凯洛夫

2.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是(  )

A.教师

B.校长

C.专家

D.学生

3.学生听课时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符合(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4.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是(  )

A.消退抑制

B.分化抑制

C.无条件性抑制

D.先天性抑制

5.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  )

A.8小时以上

B.9小时

C.9小时以上

D.8小时

二、判断题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

2.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受到良好的德育,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

3.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较高。(  )

4.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5.师德的内涵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A【解析】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校本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师。

3.C【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生活中大量的“一心二用”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都属于注意的分配。

4.A【解析】消退抑制是指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

5.C【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提出,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二、判断题

1.√【解析】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2.×【解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低。

4.×【解析】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知行脱节等。

5.×【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但是师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