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2024-12-26 来源:

一、单选题

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2.“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文化功能

3.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启发性

4.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学生内在动机的因素是(  )

A.父母的奖赏

B.教师的表扬

C.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D.竞争情境

5.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说明教师应具备(  )的职业道德。

A.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二、判断题

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

2.历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作一个专门的教育术语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

3.个体思维由低到高依次发展的顺序是: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

4.课堂上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合作的人际关系。(  )

5.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形成。

2.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赫尔巴特,强调的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3.A【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4.C【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活动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如报酬和奖赏,也能产生荣誉感。

5.D【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终身学习”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判断题

1.×【解析】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2.√【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中第一个提出“课程”这个术语。

3.×【解析】个体思维由低到高依次发展的顺序是: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4.×【解析】课堂上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吸引的人际关系。

5.√【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一、单选题

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2.“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文化功能

3.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启发性

4.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学生内在动机的因素是(  )

A.父母的奖赏

B.教师的表扬

C.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D.竞争情境

5.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说明教师应具备(  )的职业道德。

A.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二、判断题

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

2.历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作一个专门的教育术语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

3.个体思维由低到高依次发展的顺序是: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

4.课堂上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合作的人际关系。(  )

5.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形成。

2.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赫尔巴特,强调的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3.A【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4.C【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活动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如报酬和奖赏,也能产生荣誉感。

5.D【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终身学习”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判断题

1.×【解析】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2.√【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中第一个提出“课程”这个术语。

3.×【解析】个体思维由低到高依次发展的顺序是: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4.×【解析】课堂上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吸引的人际关系。

5.√【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