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2024-12-26 来源:

一、单选题

1.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模式

B.自学—辅导模式

C.引导—探究模式

D.情境—陶冶模式

2.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称为(  )

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3.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  )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A.瑟斯顿

B.斯皮尔曼

C.吉尔福特

D.斯腾伯格

4.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  )

A.听觉控制

B.视觉控制

C.触觉控制

D.动觉控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二、判断题

1.赫尔巴特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张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

2.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

3.在面临问题时,人们通常是运用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中的一种思维来解决问题。(  )

4.一般来说,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

5.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以及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2.C【解析】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D【解析】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4.B【解析】操作模仿阶段在动作控制方面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5.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它是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

二、判断题

1.×【解析】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而卢梭等人主张自然教育,强调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2.√【解析】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则具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比较充分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故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3.×【解析】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常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4.×【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未必都是机械学习,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学习。同样,发现学习未必都是有意义学习,它也可能是机械学习。

5.√【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一、单选题

1.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模式

B.自学—辅导模式

C.引导—探究模式

D.情境—陶冶模式

2.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称为(  )

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3.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  )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A.瑟斯顿

B.斯皮尔曼

C.吉尔福特

D.斯腾伯格

4.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  )

A.听觉控制

B.视觉控制

C.触觉控制

D.动觉控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二、判断题

1.赫尔巴特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张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

2.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

3.在面临问题时,人们通常是运用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中的一种思维来解决问题。(  )

4.一般来说,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

5.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以及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2.C【解析】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D【解析】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4.B【解析】操作模仿阶段在动作控制方面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5.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它是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

二、判断题

1.×【解析】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而卢梭等人主张自然教育,强调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2.√【解析】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则具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比较充分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故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3.×【解析】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常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4.×【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未必都是机械学习,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学习。同样,发现学习未必都是有意义学习,它也可能是机械学习。

5.√【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