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2024-12-26 来源:

一、多选题

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分别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C.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D.潘菽的《教育学》

2.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聪明的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

C.坚强的意志能战胜肢体残缺带来的困难

D.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

3.下面描述中属于思维品质的有(  )

A.论证严密,有理有据

B.锲而不舍,坚韧不拔

C.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D.热情乐观,积极向上

4.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产生惰性,这不利于群体成员(  )的发展。

A.从众行为

B.积极性

C.创造性

D.认同功能

5.教育法的基本特征有(  )

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不变性特点

B.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C.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

D.在教育法之上没有统一的法典













【参考答案解析】

一、多选题

1.AC【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的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AC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A、C、D三项均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

3.AC【解析】A项属于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C项表现出思维的深刻性;B项属于意志的坚韧性;D项描述的是性格的特征。

4.BC【解析】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产生惰性,这是群体规范消极的一面。群体规范是一种多数人的意见,要求成员行为趋于一致,它约束人的行为,就是为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一个中等水平上,既不能积极,也不能落后。在规范的限制下,人们往往把一些创造性行为看作是越轨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受到打击和排斥,因而不利于群体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BCD【解析】教育法作为行政法的一个分支,具有行政法所特有的性质。(1)形式上的特点:①在教育法之上不存在统一的法典;②教育法极富于变动性。(2)内容上的特点:①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②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③教育法解决纠纷的手段也不同于其他法律。
一、多选题

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分别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C.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D.潘菽的《教育学》

2.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聪明的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

C.坚强的意志能战胜肢体残缺带来的困难

D.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

3.下面描述中属于思维品质的有(  )

A.论证严密,有理有据

B.锲而不舍,坚韧不拔

C.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D.热情乐观,积极向上

4.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产生惰性,这不利于群体成员(  )的发展。

A.从众行为

B.积极性

C.创造性

D.认同功能

5.教育法的基本特征有(  )

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不变性特点

B.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C.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

D.在教育法之上没有统一的法典













【参考答案解析】

一、多选题

1.AC【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的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AC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A、C、D三项均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

3.AC【解析】A项属于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C项表现出思维的深刻性;B项属于意志的坚韧性;D项描述的是性格的特征。

4.BC【解析】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产生惰性,这是群体规范消极的一面。群体规范是一种多数人的意见,要求成员行为趋于一致,它约束人的行为,就是为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一个中等水平上,既不能积极,也不能落后。在规范的限制下,人们往往把一些创造性行为看作是越轨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受到打击和排斥,因而不利于群体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BCD【解析】教育法作为行政法的一个分支,具有行政法所特有的性质。(1)形式上的特点:①在教育法之上不存在统一的法典;②教育法极富于变动性。(2)内容上的特点:①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②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③教育法解决纠纷的手段也不同于其他法律。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