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10)

2025-03-06 来源:

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中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方向性错误而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9当代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1)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极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30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中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方向性错误而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9当代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1)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极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30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