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2月19日)

2025-03-20 来源:

一、单选题

1.赫尔巴特提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此观点反映了(  )

A.教与学的关系        B.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C.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中的(  )是指教材内容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来组织编写。

A.直线式B.螺旋式C.横向组织D.纵向组织

3.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他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了离差智商。如果某施测团体的平均得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分,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4.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上都强调让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某些方法或策略来解答问题,或者给学生某个问题,让他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自己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深度学习D.观察学习

5.在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中,“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  )

A.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理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

B.一个人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C.在自我的世界里孤芳自赏

D.独自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二、多选题

1.主题班会的主要形式有(  )

A.主题报告会B.主题汇报会C.主题讨论会D.主题晚会E.校会

2.班级文化对成员的制约功能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得以实现(  )

A.氛围制约B.制度制约C.观念制约D.兴趣制约

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  )

A.逻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

4.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有(  )

A.以亲子关系为主

B.朋友关系开始变得非常重要

C.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开始弱化

D.开始评价老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老师

5.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是课程的(  )

A.忠实传递过程  B.执行过程  C.创生过程  D.开发过程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也即教书与育人的关系问题。

2.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纵向组织,又称垂直组织、序列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3.A【解析】此题考查离差智商的公式,即IQ=100+15Z,Z=(原始分数-平均分数)/标准差,因此本题中Z=(80-70)/5=2,IQ=100+15×2=130。

4.B【解析】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5.A【解析】“慎独”就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校会不属于主题班会的范围。

2.ABC【解析】班级文化对成员的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制度制约、观念制约。

3.BCD【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等特点。

4.BCD【解析】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友谊占据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2)小团体现象突出;(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5)网络虚拟人际关系的建立。

5.CD【解析】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一、单选题

1.赫尔巴特提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此观点反映了(  )

A.教与学的关系        B.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C.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中的(  )是指教材内容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来组织编写。

A.直线式B.螺旋式C.横向组织D.纵向组织

3.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他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了离差智商。如果某施测团体的平均得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分,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4.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上都强调让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某些方法或策略来解答问题,或者给学生某个问题,让他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自己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深度学习D.观察学习

5.在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中,“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  )

A.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理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

B.一个人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C.在自我的世界里孤芳自赏

D.独自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二、多选题

1.主题班会的主要形式有(  )

A.主题报告会B.主题汇报会C.主题讨论会D.主题晚会E.校会

2.班级文化对成员的制约功能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得以实现(  )

A.氛围制约B.制度制约C.观念制约D.兴趣制约

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  )

A.逻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

4.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有(  )

A.以亲子关系为主

B.朋友关系开始变得非常重要

C.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开始弱化

D.开始评价老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老师

5.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是课程的(  )

A.忠实传递过程  B.执行过程  C.创生过程  D.开发过程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也即教书与育人的关系问题。

2.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纵向组织,又称垂直组织、序列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3.A【解析】此题考查离差智商的公式,即IQ=100+15Z,Z=(原始分数-平均分数)/标准差,因此本题中Z=(80-70)/5=2,IQ=100+15×2=130。

4.B【解析】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5.A【解析】“慎独”就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校会不属于主题班会的范围。

2.ABC【解析】班级文化对成员的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制度制约、观念制约。

3.BCD【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等特点。

4.BCD【解析】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友谊占据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2)小团体现象突出;(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5)网络虚拟人际关系的建立。

5.CD【解析】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京黔胜 电话咨询